学习极简,有人反思:
我现在就挺极简的。目前生活就是:除了工作之外,就在家睡觉,在b站看电影,和老公宅在家有一搭没一搭聊天,基本没有任何社会应酬,出门也是办事,和老公或公婆出去打牙祭,或被老公拖出去买菜,食材都是有机的。娱乐场所完全不去。衣服已经足够每季四五套倒换的(不看牌子只看材质,夏天丝麻棉冬天羊毛羊绒鹅绒)。从今年开始就不再买衣服了,除非衣服鞋子坏一件再补一件。护肤品就三样最便宜的,theyers玫瑰水,cerave润肤乳液和防晒霜,直接定期打juvederm和Botox。完全不化妆,(除了偶尔的重要场合,一瓶Laura mercier 粉底液三年没用完一半就过期得扔了)。大牌包一概没有,也不买A货。有贵重表(我爸给的)但不戴,看时间用手机。不买首饰。身上戴的首饰都是有纪念意义的,除了婚戒其余的来自我妈和我婆婆给的。不开车,(老公开)也不买豪车。不买也不住豪宅,而买投资用的商用小户型。电子产品是用最新的。
我曾经也是个物质女,无节制的购物狂和囤积癖,其实那时是心里空虚想拼命填补的一种慌张,或一种掩饰自己虚弱内心怕人看不起的虚张声势。挺感谢老公的,给了我足够的爱,让我在日常生活被溺爱被关注,不需要从物质上找弥补的时候;当内心非常充盈满足,已有的物质基础也已经足够给予安全感,也不需讨别人的评价脸色过日子的时候;也不需要在异性面前展示魅力,与同性暗暗较劲的时候,就可以从我的实际需要去生活,发现大部分东西和社交其实是不需要的,都是冗余和负担。但需要的时候,也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和年轻时来者不拒拼命的抓取,之后再删减不同,现在的生活已经满了,如果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生意,要进入我的生活,需要很严格的审视自己的实际需求,能不能容得下,能留多久。极简,也许就是当生活一股脑纷至沓来的时候,点取消的时候,比点接受的时候,多的多。
极简的循环
东西少,意味着你少花钱
少花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存款
存款的增多,意味着你得财务更宽裕
宽裕的财务,意味着你不用疲于为生计奔波
不用疲于奔波生计,意味着你有更多的自主时间
更多自主的时间,意味着你能更多的放松自己
更多地让自己放松,意味着你会更加快乐
更加快乐,意味着你的所求会减少
所求更少,意味着买东西变少
买的少,意味着东西少
如果用直白的语言去表述“极简主义”,那么上面这个正循环的解释就非常的恰当,近几年在物质过度丰裕的欧美国家逐渐流行起来的这种生活哲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禁欲,恰恰相反,践行极简主义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满足,因为他们将欲望集中,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也就是说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摒弃的只是那些让你耗费金钱和精力的事物,更追求生活的质量和效率,简单说——极简主义者活的更像自己想活的样子。
极简主义与中华文明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养生思维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篇》之《上古天真论》中就有记载: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简单理解就是不好高骛远,清心寡欲,心安理得的人,遇事遇人不惧怕,焦虑少压力小,所以耗费的精力就少,即使从事了很多体力活后,依然精神很好,活的很顺畅,不盲目跟风追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人在物质丰盈后进化出来的这股极简思维是不是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呢?
其实不管是我们的上古黄帝还是如今的西方极简达人,他们无非一直在探讨着一个问题——人应该怎么活着?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思想,懂得节制;但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下,很多人都仿佛被束缚在一辆不知开往哪里的汽车上,只会追寻着巨量的车流往前,再往前,从未想过停下来休息一会,生怕其他车辆抢到前头,吃饭不是为自己,穿衣不是为自己,在商业广告营销的催化下买进大量不需要的物品,过些时间又为这些不需要物品的去向发愁,精力与时间被消耗在了这些无谓的欲望与苦恼中。所以有句话说的好:
不需要的东西,再廉价也是奢侈品
当然,极简主义不是让你剪掉信用卡、注销淘宝账号,而是鼓励大家在需要的地方花钱甚至是花更多的钱来换取更高的质量和体验。就拿买衣服这件事来说吧,很多姑娘喜欢在淘宝上瞎逛,然后炫耀自己花了极少的钱买到了一件多漂亮的衣服,但过完一个夏天或者冬天,她们就会在微信上问你哪里有回收旧衣服;这就是一种纵容自己欲望的表现,其实只要肯花点时间,提前为自己下一季的着装做个规划和预算,然后网上做做功课,了解一下服装品牌和搭配,接着再去购买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服饰单品不是更好吗?这样长期下来,不仅更好的打造了自己的Style,还控制了金钱的花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功课,你对于时尚的知识和品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你下一季的购买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从而走上一个正向循环的路径。
所以说,极简主义并不是单纯的在物质上做减法,它的背后是你的思维和知识在不断累积和增长。长期坚持,结果将是身心的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