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误读:情感和文化的关系。
之前人们曾经认为,一些文化中缺少我们拥有的某种情感,或是具有某些我们没有的情感。
比如爱斯基摩人没有表示生气的词汇,也感觉不到这种情感。
比如塔希提人识别不出内疚、悲伤、渴望和孤独,他们把我们所说的忧伤描述为疲惫、恶心或身体上的疼痛。
比如斯巴达人的母亲在听到儿子战死沙场后会微笑,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每一种文化中对各类情感的表达、谈论和行动的方式及频率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证明不同文化中的人的真实情感不具有相通性。
之所以会这样,或许是因为人们夸大了语言对感情的影响,正如夸大其对思维的影响一样。
其实对于情感最容易理解的符号就是真实的面部表情。
因此,当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情感时,他收集了人们表达6种情感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拿给许多文化中的人看,包括与世隔绝的原始人。
保罗·艾克曼让他们识别照片中表达的情感,结果每个人都识别出了欢喜、悲伤、生气、恐惧、厌恶和惊讶。
清晰无误。
其实,人类的情感非常相似,情感跟文化无关,各类文化对情感的影响只是在表达、谈论和行动的方式及频率上。
02
情感源于进化,是适应而来的,是整个心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浪漫主义运动之后,情感与理智就被对立起来,分配到不同的领域:
情感源于自然,存活于身体中,它是热烈的、非理性的冲动和直觉,遵循着生物学的法则。
理智源于文明,存活于大脑中,它是冷静的、理性的探究和推导,通过时时检查感情,来服从自己和社会的利益。
近年来,随着心智计算理论和对生物系统的复杂设计进行反向工程的现代演化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的观点是:情感是一种适应,是与理论一起和谐运行、设计良好的软件模块,也是整个心智机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认知神经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三脑一体理论(Triune Brain),将人类大脑描述为三层的演化羊皮纸:
底层是基底节(爬虫类脑),是驱动“4个F”的基础情绪和自私情绪的所在地,4个F分别是:Feeding、Fighting、Fleeing和Fuck。
中间是边缘系统(原始哺乳动物脑),用于更温柔、善良、社会性的行为,比如抚育孩子。
最外面一层是现代哺乳动物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皮层,理智就在其中。
这个理论容易理解,但存在很大的问题。
演化的力量不可能是一个不变的基础上的堆砌。
这种简单的把情感当做在进化过程中被遗弃的,应该早早注销的原始心智的说法,不仅让人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而且是不科学的。
现代神经科学也表明,人的大脑皮质并不是骑在古老的边缘系统的背上,或者是作为始于那里的处理流的终点。
大脑的整个系统是串联运行的,综合了很多的双向连接。
比如杏仁体,这个容纳了渲染我们的情感体验的主要回路的器官,不仅接收从脑的低端站点发来的简单信号,也接收从脑的最高中心发来的抽象复杂的信息。
接下来,杏仁体将信号发到几乎所有脑的其余部分,包括额叶的决策制定回路。
情感,并不仅仅是原始社会用来逃离一头狗熊的。
情感可以被心智所能承担的最复杂的信息处理所启动,并且有助于把逃离、复仇、求爱等复杂情节共同筹划。
03
我们来想象一下,没有情感的心理会是怎样的。
来自肯瓦星的斯波克先生没有情感,他的行为完全不受情感左右,全部遵从对理性和逻辑的考量。
看着他在《星际迷航》中,与危机关头从容不迫、沉着冷静的样子,我们自惭形秽。
这个形象的塑造,说明了情感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正如相信三脑一体理论中说的三个层次一样,人们相信处于底层的爬虫脑似乎在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的,并且总是干扰了人类的决策和生存。
很多人会感觉到,决策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机制进行关键角力的过程,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机制往往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而理性和智力机制则可以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真的是这样吗?
会不会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如果人类跟肯瓦星人一样,进化成了一种没有情感的动物,我们的生活会艰辛得多,甚至根本无法存活?
事实上,情感和智力机制根本就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更多的时候,他们不可分割。
情感,其实是理性的情感。
斯波克表现出来的毫无情感,只是因为他达到了控制自己、不冲动并能冷静地讲出令人不愉快的事实的程度。
他一定是被某些动机或目的驱使。
还有一些事驱使他探索新奇的世界,寻觅新的文明,无畏地前往无人曾到过的地方。
这就是求知欲,是一种确定和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它和所有的情感团结一致。
斯波克也许不会冲动或者情感外露,但他一定有动机驱使自己发挥聪明才智,从而趋利避害。
是的,我们说到了目标和动机。
我们都知道,智能的定义是,遇到障碍仍能继续追寻目标——如果没有目标,智能的概念就毫无意义。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显现或潜在的目标,除了先赚一个亿这样的小目标,最顶端的人类目标来自哪里?
很明显,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程序设计者制定的,比如让一个机械臂搬运货物,那么,根据现有知识,人类的目标应该来自自然选择。
我们有理由把三脑一体中的4F理论拿过来重新看待:预设在智人这个解决问题的社会种群中的目标不仅仅是4F,其顶端或许是了解环境并确保与他人的合作。
这个世界的规则是,你不能同时追求所有的目标。
虽然身处万花丛中,你也只能在一次只追求一朵玫瑰(不管频率有多高,这是由个体性决定的,个体的意思就是在已知的物质世界中你不能同时出现在A地和B地)。
人类需要在一段时间里付诸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也必须和实现它们的最佳时刻相匹配。
这是人类具有情感的主要原因。
情感是给大脑确立最高级别目标的机制。
一个情感一旦确定,就会引出大量的分级的子目标,我们把他们称为思考和行动。
比如,遇到生死关头的恐惧感,将导致逃跑、克服或改变为先的短期目标,并且毫无疑问地第一时间将其置顶,让我们产生紧迫感。
恐惧感不仅触发反应,还触发了一个让我们的身体即刻行动的按钮。
情感就是这样,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应对他人的情感,而每种情感都会调动人的心智和身体来迎接生存中的各类挑战。
而源于进化的人类情感,与理性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完整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