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姐悦读第1454天
2022年10月30日
【参加慧佐家育连续第14天】
一、今天宝宝值得夸奖之处或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1.墨姐很支持我对房间的彻底清理,虽然有一点不想动起来,却一直在跟着妈妈执行。
2.中午吃饭的时候给小宝夹了一块自己爱吃的肉。其实这个是经常会出现的画面,墨姐对小宝也真的很好。
3.墨姐的动手能力很强,只要有给他可做参考的,他会一个人静静的,不停的在那里捣鼓。
二、今天学习收获/学以致用:
1.学习内容最深的感悟/学以致用
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六岁之前学会对孩子说不,当然是不可以的就是不可以,不管你怎么哭怎么闹。
这让我想到前两天在汪老师公众号看到的,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坚定,当我们自己坚定,然后而又平静,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
六岁之前学会对孩子说不,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一哭二闹三打滚。这个其实可以说是孩子的成长特点,还有就是孩子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需求,其实他也是在不断地和父母磨合出来的一种方式。
父母对待孩子,这个不关乎于自己的情绪好不好的状态。不是说今天咱们自己情绪好,孩子什么样的需求都能满足,等到哪天自己情绪不好了,孩子你最好给我闭嘴。
在教育界常说的是亲子教育,当然亲子关系是摆在最前面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好了,自然而然对方说什么都是会听的。在12岁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当然父母也是都想做一个好父母。
孩子后天的各种行为言行都是在生活中一点点长大的,当然,这就和父母脱不了关系。所以说需要学习的是父母,父母给了孩子好的成长环境,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玩所期待的方向成长。天天向上的成长。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自我評價最直接的參考,就是经常听到的所谓催眠。那种负面评价一字一句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里。
在和人沟通情绪肢体动作占的是55%,而語氣語調佔地是38%, 文字佔地是7%。
所以说有的时候和人沟通,其实不在乎于自己的嘴里会不会妙语连珠,而是你带着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和人的沟通情绪好,语气语调有恰当好处。那自然和对方就会产生链接。
和孩子的相处也常常是如此。
2.自己情绪反思:
这几天先生休息,钓鱼回来之后是4:00。先生说出去买点菜,没过一会打电话来说是想吃鹅肉,于是就去园子里买鹅了。4:30左右到的家,回来是很快,鹅只是宰了而已。
勤快又积极的先生从买鹅到家后一直就在做拔毛处理。
6:30的时候我想先去把青菜炒了。于是大家就各干各的,现在依然在处理鹅,墨姐也在捣鼓自己的东西,小晴天这晃晃那摸摸。忽然大家只听到小晴天在那里哇哇大哭,原来不知何时这家伙把我们从外面采摘回来的野生芋头杆给啃了一口。
即使我把小晴天抱起来依然哭闹不止,检查了口腔也没有任何残留的东西。先生开始噼哩啪啦说话了。
因为先生说这个东西是有毒的,我当然自己也上心了,立马拿手机去百度。确实也有这个说法。
我就感觉吧,似乎好像没什么事情可以激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先生也确实说得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就不要往家里面带。特别是小晴天现在多高的地方都能拿得到。
不是不在乎,当然在乎。如果要去医院,那就去好了。当然我也立马给燕姐响了电话,也再仔细看小晴天的症状,慢慢的恢复了正常。
所以都还挺好。
其实吧,本来每次家里吃饭晚一点都是6:30就肯定有的吃了。这是4:00就钓鱼回来,本来是想好好的吃个早一点的晚餐。
谁知一等就是那么久,其实在这个当中我是有心情不悦的。同时先生也自己感觉到了,这样子吃晚饭,真的是太晚了。还一直在那里自我调侃失误失误。
好像现在不管面对什么问题,不管是指责,还是评判都是无劳。
在对方有话说的时候,咱就静静的听着就好了。等他把话说完了,一切也就结束了。没必要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立马反击回去,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本事,没做错。其实真的不需要。
后面先生说呀说,给的最后方案是,下次去外面玩,有什么东西要带回来的自己用手机查一下。
我心中一阵暗笑,哈哈,这不就很好吗?
三、高品质共读训练/习惯养成:
时间:
地点:
内容:
表现:
四、育儿小任务:
1、每天陪伴等其它亲子互动情况:(例如:游戏、运动、假日出游等)
做核酸,一起去外面玩沙子。
2、睡前能量文诵读情况
《孩子,你天生就是如此》
3、每天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认同和赞美的执行情况与成效:
睡前日总结,总结做得好的再次加以肯定。
4、深情拥抱 +“我爱你”:(每天3次有没有做,孩子的表现等)
每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