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至,满池的荷花绽放着,树木愈发苍翠挺拔。又是好多年没在家乡度过一个完整的夏天。成年后的日子总是不耐过的,一晃,时间一年年就溜走了。留在记忆深处的印记,永远是那些难以磨灭的人和事。
那天线上课,老师让我们闭着眼去搜寻印象最深的一口井,其实不用搜寻,故乡的那口井就已经浮现在眼前。这口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坐落在池塘边,与竹林、稻田和菜园相伴。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
童年里的每一个夏天,井旁总会铺一张凉席,奶奶拿着蒲扇端坐在凉席中央,我和表姐妹们,还有其他小孩相互依偎着围坐在她的身旁。奶奶宠溺的为我们摇着蒲扇驱赶夏日的蚊虫和燥热。这样的夜晚,怎能少了故事相伴,我们央求着奶奶给我们讲故事。
每一次奶奶都会说:“年级大了,记不得啰”,然后又问:“你们想听什么故事”?我们异口同声:“《熊家婆》”,这个故事从能记事起就一直听着长大。奶奶微笑着一边扇风一边开始讲这则让小孩百听不厌的故事。
讲到吓人处时,胆小的孩子和我都使劲往凉席中间挤,胆大的孩子则挺直了腰板仔细听着,此时格外安静。夏夜的风吹过井边的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不由得让人毛骨悚然,看着月光下泛着黑影的四周,我捂着耳朵想听又不敢听。等奶奶讲完故事,我们都长长的舒了口气,于是躺在凉席上看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任由自己的思绪随意乱飞。
在井的另一旁,叔伯婶婶们讲着今年的收成或是一些家长里短的闲事,不时的传来一阵阵说笑声。叔伯们的烟卷在这夜色中一明一暗,空气中也散发着淡淡的香烟味儿……渐渐地夜色更浓,困意袭来时,大家都纷纷离开,只剩下偶尔的几声虫鸣和这口老井独守着这份夜色,四周也变得更加寂静。
清晨,一切都已醒来。晨曦中,邻里们挑着水桶陆续到井里打水挑回家,水桶摇晃着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一道道悦耳的音符此起彼伏奏响在乡间小路上。
待到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时,姑娘们端着盆提着桶,到池塘边洗涤衣物。池塘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池塘里除了养鱼,有时也会被承包的村民种上莲藕。夏日里,满池的荷花绽放着,姑娘们在水里的石板上搓洗着衣物,不时的会有小鱼游过来咬浸在水里的脚丫,酥酥痒痒的让她们忍不住发出咯咯的笑声。
堂哥会把家里的米筛拿来,中间放上一两块大骨头,四周穿上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然后没入水里。等上十来分钟,再将竹竿慢慢挑起,当米筛露出水面时,贪吃的小鱼在里面蹦跳着,我们开心的拍着手,小心翼翼的把小鱼捡到桶里,堂哥又再次把米筛没入水里等待小鱼自投落网。
若是口渴了,我们就到井里取水喝,清凉的井水特别解渴,或是用井水洗洗脸更是神清气爽。一上午的时光,我们就消磨在了这里。
中午时分,婶婶们从自家菜地里摘回一些瓜果蔬菜,在井旁打水冲洗着。洗净后的蔬菜瓜果更加青翠欲滴,婶婶们拿出一条长长的黄瓜,掰成几小段分给我们吃。下午太热,都会在各自的家里歇着。待到傍晚,我们又会不约而同来到井边的稻田旁抓蚱蜢,用草将它们串起来;又或是在旁边的竹林里找笋子虫,把它的腿插在竹签上,振动的翅膀像小风扇一般,我们就轮流着让它给我们扇风……这些平淡无奇的玩乐,组成了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快乐童年。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随着我们的长大溜走了。慢慢的,我们不再每天光顾井边,也很少流连在池塘边的竹林里。再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口老井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偶尔路过也只是探头往井里看看,井水依然清冽。
只有当遇上停水时,才会有人挑着水桶前来,让这里恢复一些往日的生气。老井这两百年来,默默的守护着人们,无论朝与夕、阴与晴。它如一位苍老的母亲,坐守在家门口,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她从不奢望陪伴,但是当孩子们有需要时,她永远敞开着温暖的怀抱等待着随时归来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