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懂和会做题是两码事,中间差着一个“知识迁移”。平时作业都对,一考试就错,问题也出在知识迁移上。那么什么是知识迁移呢?知识迁移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让知识迁移更顺畅呢?
001 什么是知识迁移
旧知识、技能、方法对新知识、技能、方法的影响。比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习骑电动车就快很多。学会了炒土豆丝有助于学习炒胡萝卜丝。
002 知识迁移的问题
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问题的表象而忽略了本质。
比如小学数学中的追及问题与储水池进水放水问题、牛吃草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后面赶(进水、吃草)另一个前面跑(出水,长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但是能做出来追击问题的同学,不一定能做出另外两种题型。
追及问题都是和“地点、人物、车辆、速度、路程、时间”相关的题目;储水池进水放水问题则是和“进水量、出水量、时间、水量”相关的。这是我们能够通过读题看到的。看不到的,是题目背后同样的深层结构。
知识迁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上述问题比较难,但就算一些简单题也会出现知识迁移困难。比如常见的“改个数就不会做”的问题。
003 如何做好知识迁移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为老师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法:
①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表述中体现表象和本质;
③学生触及不到深层理解,别泄气,掌握表层知识比什么都不懂要好。掌握深层理解可能要好几年。
参考书籍《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 [美] Daniel T. Willingham
豆瓣评分:9.2
004 应用
在教学时可以用同类题练习。从一模一样只改个数字的同类题,到变换图形、变换条件、甚至变化知识点的同类题。帮助学生一点点地掌握不同题目背后共同的知识点、数学思想。
实际上中考题压轴题中常见的【新定义】【探究题】等就是知识迁移跨度较大的题目。
除了教学,我们还可以用在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比如掌握思维模型其实就是如此。掌握知识的深层结构,做到较大跨度的知识迁移,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