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都这样吧,达成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后,便没有了继续的动力,于是,不由自主地停滞不前。大概,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个一个的目标,或小或大,让我们知道此刻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司考和考研的坎儿过了之后的这20多天,是放松,或者,说成颓废也是合适的吧。没有去旅行,也没有多做几顿自己拿手的饭菜,没有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相反,闲置的微单,着尘的书,还有时刻不离的手机。
总想着结束了之后该如何放松,细想之后,这真的是放松吗,日复一日,刷着朋友圈,微博,直到看腻了,乏味了,累了,便也睡了。与所谓生活,所谓惬意,相去甚远。其实,这样的放松,与自己期待的那份惬意,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吧。
一切想通了之后,便只剩行动了。考虑到未来的就业以及日后的更长远的发展,我把CPA列入了自己的日程。
学习和生活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是吗。于是,我给了自己一些小任务。首先,健康的作息。其次,每天阅读,阅读完之后,及时写下所思所想,只言片语亦可,而不论阅读量的大小,算是对自己的监督吧。同时呢,可以隔天看部电影,即使稍有感悟,也可用言语表达出来,算是记录生活吧。最后,只有两个字,“坚持”,这大概是最重要的了吧。记得有人说过,良好的生活习惯,21天的坚持便足矣。
不知何时出发,那就今天吧。或许,从今天开始也是不错的。
晚上的时候,读了《西窗法语》中的几篇文章,印象较深的便是法律与道德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了。
法律维护公正,而道德的主要衡量标杆也是公正。就公正而言,法与道德的界限,就如文中之意,当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公正便是超越法律的裁判依据。这个意义上的法不再是法,公正才是。恶法非法大概也含有此意吧,恶法超越公正,超越最低限度的道德,就其本身而言,已不再具备法的资格。而我们因对法的维护,对秩序的维护,对个人对法的善恶标准的判断的不同的担忧,往往做不到对恶法质疑。二战后,一名女子对于德国的法令的正当性提出质疑,认为恶法非法,其丈夫亦无罪,故德国武装人员枪杀其丈夫的行为已然构成故意杀人。善法,我们必然要维护,但是对于恶法,质疑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适当的建议是可取的,抗辩也是可以的,至于法是否善,或者恶,就要交给法官评判了。质疑的声音,往往会有利于一国法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