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或许从未关注过物理学界,但也几乎都听过霍金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研究星星的、身带残疾的物理学家。但人们可能并不知道霍金具体做着什么样的研究,也不知道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本由蒙洛迪诺执笔的《史蒂芬·霍金:友谊与物理学的回忆》,回答了这些问题。
蒙洛迪诺在书中将霍金生平经历、他与霍金合作期间的往事、以及霍金研究的理论发展,这三条线糅合在一起,通过互相交错穿插的叙述,将一个生动、立体的霍金展现给大家。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走过了霍金的生平,理清了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想,而最让我新生感慨的是,在作者笔下,霍金先生不仅仅是一位物理学家,更是一个常年与疾病相处着的,倔强的,顽皮的,乐观的,又渴望陪伴的人。
作者蒙洛迪诺是一位就职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研究者,他与霍金先生合作过两本书,分别是《时间简史(普及版)》以及《大设计》。
《大设计》是霍金较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论。他们为这本书断断续续共同工作了五年,在这过程中成为了朋友,这让蒙洛迪诺能以一个十分近距离的视角描绘生活中的霍金。
他在这本关于霍金的回忆录中,讲述的一部分内容正是他们合作《大设计》时的一些相处往事。
——
因为身体原因,霍金不得不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他人的帮助。他拥有许多护理员,他们轮班照顾霍金,几乎时刻待在霍金身边。他还有不少助理,分担他工作与生活当中的各种事务。
霍金的助理为他过滤绝大部分的来访与事务,但霍金的工作还是会经常被打扰,关于这一点,书中多次提及,那些闯进霍金办公室的人,不管霍金有没有在工作,都会随时开口打断他。
这在蒙洛迪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很震惊霍金竟然能在这样经常被打扰的环境下做研究,而霍金似乎对此并无意见。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自动过滤掉他认为无需回复的事。因为霍金只能通过脸部肌肉的动作操作电脑指针来打字,再通过电脑发音将他打的字读出来,这样的交流速度非常缓慢,如果不能过滤掉大部分信息,他的工作将无法进行。
作者还提到了一件事,在他第一次拜访剑桥的那天,天气炎热,而办公室里没有空调,霍金脸上流下的汗没被护理员注意到,而后,作者因为帮霍金擦汗的动作碰歪了眼镜,这引发了仪器的警报。这件小事很快被解决,可作者却因此产生了遗憾的心情:霍金脑子里有整个宇宙,却连擦汗这样的小动作都做不到。
然而,在日后的相处中,这种遗憾渐渐消失。一件件小事告诉作者、也告诉我们,霍金并不因残疾而自怜,他寻常而努力地过好每一刻,于他而言,残疾不是一个叫人惋惜的标签。
蒙洛迪诺再次拜访剑桥时,他逐渐与霍金熟络起来,他发现霍金在写书的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使得稿件一拖再拖,这让他认为霍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是后来据他了解,霍金在其他事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比如霍金年轻时参加过学校里的赛艇队,据当年的教练回忆,赛艇队中的霍金是个不顾规则、热爱冒险的人,总是尝试那些奇怪的路径。
实际上我想,冒险精神与学术的本质是不谋而合的,即:有一个想法,尝试一下,不行,那就换一个。
霍金显然是喜欢冒险的,准确来说,他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事。
在一次共同工作时,一位护理员提议蒙洛迪诺去体验剑河上的撑船游,霍金听到了,立刻表示他也要去。于是,他们共同参与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出游。在旁人看来,对无法自己行动的霍金来说,整个出行都充满困难与危险,而蒙洛迪诺发现,霍金却好像只是在享受着游玩的过程。
同样,霍金也在享受着美食,美酒,音乐等等,还有友人的陪伴。
在作者认为尚未与霍金那么相熟时,霍金以继续讨论工作为由邀请他去家里吃饭,然而在家中,霍金对工作避而不谈,只专注于美酒与食物,聊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作者这才发现,霍金的用意或许只是希望有人陪伴。
后来蒙洛迪诺多次拜访霍金家,与其共进晚餐,这个想法也在他心中得到了印证。
当然,他们共同工作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有一段时期,霍金对于写作不积极,这让按时完成了自己分内工作的蒙洛迪诺感到失望和疑惑,为此,他找到机会与霍金进行了一次谈话,霍金表示,之后他会更积极主动写作。
作者说,这是一次尴尬的谈话。不过,在那之后,尽管霍金仍然常常拖延,有时工作会中断,截稿日期也被延长过两三次,但他们的进度缓慢却始终在进展,直到出版公司给出最后期限,《大设计》整本书在最后期限那天完成。
那天最后的工作完成,霍金告诉蒙洛迪诺,“我需要一个严格的最后期限,否则我永远都无法完成。”
读到这里,拖延症的读者我也忍不住一笑,这一刻,我再次感到天才也并非冷冰冰的词汇,在作者笔下,这位物理学巨星好像活了过来,他的轮椅行过剑桥古老的街道,就像一位普通经过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