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起始于写作文,只记得最初是由写一段话开始,慢慢要求200字,再到300-400字、500-600字,然后600字以上。多数时候,写作对我而言,都跟蹦豆似的艰难,一边写一边不停的通过行数乘以每行字数算总字数是否达标,这已经成为我写作的常态,难,艰难,这也是写作带给我的唯一感觉。
直至有一天遇到命题作文《我的老师》,在常规的外貌描写和举事例后,毫不例外的要来句总结性的语句,搜肠刮肚中,突然电石火光般的从脑海中闪现出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过的一段话“大树长的再高,也不会忘记它脚下的土地,孩子出外再远,也不会忘记家中他衰老的母亲,天下做学生的又怎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尤其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清楚的记得,曾自嘲作文对我“中”心无二的我,竟头一次得到了“优”的评判,引用的那段话被老师用红笔勾画,并在勾画线上加了一串意味好词好句的小圈圈。
来自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从来都是对学生最伟大的动力。我开始由以前随意的翻看杂志书籍,到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好多文章所写的也都是自己熟悉的随处可见的生活,可是却比我感受的要生动。渐渐我也开始揣摩文章作者的视角和方法并进行模仿,终于,“中”字的评语不再是我的专属,“优”字开始时常光顾我的作文评语,甚至在一次的作文竞赛中,我还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有朝一日,自己的文章能变成浸满油墨香气的印刷体也成为我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
种下一粒种子,需要精心的去浇灌培育,它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凭着一时的热情,我也向报刊杂志投稿,但都石沉大海,这时才发现,看起来容易和做起来容易中间隔着一条很长的路,尤其对我而言,这条路似乎没有尽头。在投稿失败的不断碰壁中,追求能上稿多上稿的火花渐渐熄灭,追随毕淑敏成为写作者的梦想也逐步停滞。刷微信、抖音、听书、追剧填充了我全部的空闲时间,在虚假的忙碌中,生命正一寸寸的老去,我却浑然不觉,直至被老妈戏谑地称为“话唠”的老爸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
我眼睁睁的看着身体貌似健康的老爸由丢东落西的健忘,到现在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的不停诉说,到不再认识儿女,遇到儿女去看望会客气的问:“你找谁?”再到如今对任何人都置之不理,面对问话,只是迷茫的不言语,或是含混不清的咕哝着无人能懂的言语。这种全世界尚没有有效方法医治的疾病,就像一只橡皮擦,几乎擦去了父亲全部的记忆,只留下破碎的点滴,不知道父亲在这样的世界里会不会孤单害怕。
面对失忆的父亲,我恐惧没有回忆的日子,我迫切的想要开始写作,写下我和亲人、友人、爱人们过往的日子,记下曾经经历的美好时光,哪怕是痛苦亦或是悲伤,凡是我经历过、参与过的所有日子都值得被记忆,都需要留下印记。
我为什么要开始写作?因为,我要记住我所经历的生活,最好生活也能记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