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用礼让治国吗?这当然没问题了!不能以礼让治国,还留着礼法干什么?”
感悟:“礼”的核心是“让”,张因的家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常常吟诵,礼让之风立马吹散争权夺利之意。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位子坐,要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凭什么能坐得住那个位子;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好让别人知道的?”
感悟:这和孔子所说的: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一个道理。个人有了本领,掌握了一定的法门,自然虚位以待,不用你去求。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说到底是用一条基本思想来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的。” 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曾子:“夫子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核心,就是忠和恕啊。”
感悟:樊老师和孟子一致认为,孔子的一以贯之是反求诸己,那曾子有日必三省其身应该是相似的,所以都是求“仁”之道,至于“忠、恕”是“仁”的一般表现状态,更好理解,曾子讲给他的学生听的。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只知道私利。”
感悟:君子处事会从道义上进行思考,小人处事只知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层次格局明显区分开来。孔子一句话即点明“义利”根源之别。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者,就应当反省自己。”
感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都在反求诸己,一以贯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