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第一次参加拆书帮线下活动,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收获非常多,当时就非常向往那些在台上拆书的人员,希望自己也能拆书。成为拆书家的必经之路就是拆书训练营,听说这个是个魔鬼似的训练,为什么说是魔鬼似的呢?是因为据说能够坚持的人比较少!工作好几年了,自己成长的很慢,想要看书,却往往因坚持不下去而懊恼,所以我来到了训练营,为了寻求一种能帮助自己更好学习的方法。
在第10期训练营当天,我们学习了RIA标签学习法,上午学习的A1,A2便签,从熊熊讲的这个案例——长半衰期,高收益值,我总结出了自己在工作中效率低下是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去和同事八卦,看微信,看无聊的新闻,于是进行了改进,多做半衰期长的事情,发现这周虽然过得很累(晚上一般睡觉变晚了),但是很充实,每天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完成了。下午学习了I部分,教会我们去写WHAT,WHEN,WHY和HOW,不过上周联系的比较少,所以还很生疏,需要接下来多多练习。
在第二个片段练习的时候,也就是第二次作业的“三明治”法则,教会了我在做一项比较复杂的事情时,要学会找到自己的不能中断区,集中火力攻克难点,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更逻辑的做好一件复杂的事情。自己更是联想了以前做生日会写文案的事情,同时计划了本周做周例会准备,希望本周能够运用到位。
给自己感触最深的时第三次作业,通过这次作业的顽固性心智和成长型心智的拆分学习,发现自己在过往的生活中,常常自己否定自己,不善于去找方法解决问题,喜欢逃避,通过这次学习,学会了一种帮助自己找方法的方法,我想这样做下去一定可以收获很多,所以记忆特别深刻。
第四次作业时自己,自我感觉都做得不是很好的一次作业,虽然运用方法让自己学了点怎么去推进自己的学习,但是远远不够,三级拆书家的路很长,需要学习的太多。同时自己在这个片段中,去做未来的规划的时候其实运用得不是很深刻的。
第五次作业,运用费曼四步学习法,来做知识点的讲诉,其实在做A1的联系过往经历的时候自己知道讲诉的不够深刻,但是却因为那么一丝丝懒惰放弃了修改,现在想想真不应该,虽然我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知错不改这个问题时非常严重的,严重紧告自己一次,下不为例!
一周时间很快结束了,在本周我们着重练习了A1和A2,现在已经比较深刻的理会到里面的找主题,设场景,定目标,写步骤的含义在哪里了。特别时对为什么导师一定要我们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写,有了理解:其实拆书帮就是帮助大家刻意练习拆书技能的,如果自己不按照标准来做到,那么来拆书帮的意义何在?刻意练习,就是要一定按要求去做,不然何为刻意?
练习过程中,我希望有个非常严格的导师,不用温柔对待,本来就是成年人自愿来学习,温柔对待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