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
翻开厚厚的中国历史,一位位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鲜活而生动,惊心动魄而又发人深省。掩卷沉思,引发无限遐思,催人反躬自省。
勾践与屈原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两颗明星,他们基本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都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勾践,身为越王,因战败为敌方所擒,成为吴国一阶下囚;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却生不逢时,屡次进谏,不被采纳,最终怀才不遇,楚国亦为人所灭。面对人生的巨大困厄,他们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勾践卧薪尝胆,忍辱十年,最终反败为胜,手刃仇敌;屈原,于郢都陷落之时,自沉汨罗,终结生命。
同是面对挫折,一个忍辱苟活,一个慷慨赴死,却都受到了后世的敬仰,这是什么缘故呢?
面对人生困厄,该怎样对待,细究中国思想史中的人生态度,约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重气节,如范仲淹所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二是重生命,如民间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是重际遇,如孟子之达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子选择了保全气节,勾践选择了生命与希望。
是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是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虽抉择大相径庭,却都受到了世人的敬仰,获得了生命的永恒。
勾践心怀复国理想,卧薪尝胆,提醒自己勿忘亡国之耻,勿失复国之志,历经十年,理想终得实现,虽忍辱苟活,而志向不改,故而受到世人敬仰;屈原胸怀报国之志,屡遭谗言,“虽九死其犹未悔”,矢志不渝,但当郢都陷落之时,不愿随波逐流,唯有殉国以明其志,因此流芳后世。是对理想的坚守,为理想而付出,让他们的生命价值永恒,人格魅力永存。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有些人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生命之花也许灿烂,但容易凋零。他人把人生的追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勾践和屈原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最高实现,超越了物质层面,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跨越。
追思两位先贤,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活着而苟活,虽百年而须臾;为理想而追求,虽短暂却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