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和侄儿相处的时间甚多,看到这个一岁的小生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要摸一摸,什么都想放到嘴里尝一尝。
有父母或奶奶在身边时,他在地上自己玩耍,欢快活波,喜欢大笑、学着说话、调皮捣蛋。而没有父母在身边时,他就安静乖巧,看起来有些腼腆,一直要奶奶抱着,生怕奶奶会离开他。
宝宝很容易哭闹。老人都认为宝宝哭得很可怜,会哭坏身体,所以想尽办法会制止宝宝哭闹。有可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用别的事物吸引宝宝、也会直接满足宝宝的要求、也有可能直接吓唬宝宝制止他哭闹。
宝宝哭闹时,我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也会引起一阵肉痛,这个痛我很清晰是宝宝的哭闹行为触动了我自己的痛。因为我很难忍受内心的这份伤痛,所以才想极力阻止宝宝哭闹。但通常会将自己的这份痛,投射到宝宝身上,认为宝宝哭闹很可怜很痛,想尽快帮助宝宝结束痛苦,而实际上我们是想尽快结束自己这份痛的体验。
宝宝由于看不到父母而伤心哭闹,这情绪本来是很正常,但养育者会通过各种方式结束这种情绪,一次次制止或转移宝宝的情绪,而唯独不会真正陪伴宝宝经历这份感受。其实宝宝只是用哭闹在表达他自己的情感,我们陪伴他并且真正的看见他的这份情感需要,和宝宝一起经历这份对父母的连结需要,允许宝宝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是对宝宝最大的支持,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心理健康。
从侄儿的养育模式,让我看到自己情绪压抑的根源:从小被训练成乖巧讨好,认为哭闹是不好的,不被允许的。所以长大后也害怕表现出关于自己的伤痛,而通过指责控诉他人来使自己情绪合理化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