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俩聊天的时候,Charles先生常常会语出金句。不记得我跟他说了什么,他说,“我这么多年就没干过什么别人看起来容易的事儿。”
就比如当时买房子吧,别人都跟我说,不行的不靠家里人支援是买不起房子的!然后呢,两年,我自己攒钱买房了。
就比如咱俩谈恋爱吧,别人都说,不行的异地恋不靠谱啊!结果呢,咱俩结婚了。
再比如调动吧,别人还说,不行的调动太难了没人搞不定的!结果呢,咱俩团聚了。
再说我辞职吧,别人又都说,不行啊出去找不到好工作啊不稳定啊!然后呢,我辞职了也活得好好的。
现在,如果有人跟我说,你一定能干成一番事业,那我心里肯定觉得没底。但是别人都说,不行的实现一个想法太难了你搞不定的!一听这话,我心里特别踏实,他们说不行的事儿,我肯定能干成。
当他拍着小胸脯说,一听他们说这不行那不行,我心里就特别安心的时候,我觉得这位同志脸上闪现着耀眼的光辉,bulingbuling的。
有时候我会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
先给大家看两张图片吧,是M ·斯科特·派克的经典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给出的两个例子。
为什么要说这些例子呢?因为,25岁以前的我,和书里描述的情况一模一样!
什么都觉得不对,但是又什么都解决不了,所以,任何时候都纠结和焦虑。我偶尔想起来那时候听我抱怨的朋友,真心为她们感到无奈,因为我对她们说过的话,真的挺招人烦。
甚至在近期之前,我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看到这本书,才意识到,我最大的问题,是逃避。逃避困难,逃避责任,逃避冲突,逃避人生。不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就是一种逃避,逃避必然带来一连串的问题,问题衍生久了就是困境。
那Charles先生呢?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思考力强,决断力强。(当然,他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直面任何困难,不过我们都在进步和改变。)
上面我举出的例子,是这些年我们做成的许多大事,回顾的时候我发现,他处理问题有几个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一,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判断,不容易受别人影响。这个问题关涉每个人的性格,他的性格比较倔,不太能听得进别人的话,所以他做事思考,都比较自我。这样性格的优点就是,执着,专注,缺点就是自我。不过好在他经过多年的历练,也能听得进身边人的话,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但是这种性格是变不了的,凡事都喜欢自己想、自己算计。我们买房、买理财、分配家庭财产,甚至他分析公司的情况、分析一件事的利弊,都喜欢列出来正反两面,来来回回的想、论证,得到一个结论后才能告一段落。
第二,做出决定后不拖泥带水,找到目标后一心一意的做事。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如果怎么那就好了这样的话。反而最常做的就是,窝在一个角落里慢慢地想、慢慢琢磨,要不就是一声不吭地做些事。
我没听他发过什么誓,立过什么flag,就是想做就去做,不做就放下了。反复、半途而废,他肯定有过,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放弃的就彻底放弃了,比如考证,坚持的也一直坚持着,比如学英语。
他不会用一些理由去劝自己,也没有找一些理由来骗我。
第三,凡事听从内心的想法,没有自我割裂。我经常会选择困难,他就很无语,逼着我去做决定,然后跟我说,你不能总在不同的答案之间摇摆,你得学着坚定一点。
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自内心的欲望,很少有犹豫纠结的时候,这是我特别佩服他的地方。决定的做出,来自于前两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每一步都是内心所想所感,自然能专心致志的做下去。
别人所谓的太难了,是因为说这句话太简单,顺口而已,更因为自己没有去做过、没做成过,所以说难。
而Charles先生的自信,在于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该怎么做。他所谓的心里踏实,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行动力有信心。
我是一个习惯于低头走路的人,木然、磨叽,他是一个善于收集信息,然后做决定的人,灵活、善断。但是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缺点。
生活要的不是完美,不是我们每天都做得多么好,而是长久的时间连接在一起以后,我们实现了什么样的目标,把生活过得多么好。
这篇文章不是在自夸,是我在想,所有人都说好的事,都说很简单的事,已经不需要我们去验证了。我要去做的,是自己心里没说出来的事,是我自己认定的事。
三公子那句话可以用来作总结:让他们接受过程很难,让他们接受结果却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