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我应该是去年得知本书的作者自杀去世,便也知道了她的遭遇以及能称得上是她自传的小说;虽是很惋惜,我还是没第一时间拜读本书,直到观察了一年多,陆陆续续看到网上的评价和朋友的推荐才终于下决心读。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挺不习惯的,因为林非常喜欢用各种各种独特的比喻,让我有种妨碍剧情连贯性甚至有的矫情的感觉。坚持下去之后,倒也慢慢适应了她的风格,也就更能投入到剧情里去。
读这本书以前,我总以为被强奸的少年少女们,若不是剧烈的反抗就是完全懵懂不知发生了什么,但房思琪让我明白纯粹靠自己的思考判断是很难得到可能的所有答案。房思琪被李国华诱奸,你说她是愿意的吗?不,她内心是抵抗的。那她反抗了吗?她没有。她的温顺与年幼让她不懂得拒绝第二次,她的自尊让她没办法直接求助,为了生存,她只能欺骗自己她和“老师”是相爱的所以这样做是可以被原谅的。林其实是房思琪的原型,就算她忍痛地将这一切写出来披露某些人的无耻与某些人的无助,就算能感受到她对施害者李国华的厌恶,但我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发现某些她美化这类渣滓的痕迹——这大概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习惯。不管对方做了多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不管自己内心是否认同,也只有竭尽全力地“歪曲式”美化才能让自己坚持活下去。
讨论李国华和同谋蔡良于我而言意义不大,因为这次可以是辅导班老师,下一次他们又能换个身份出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避免孩子们遭遇这样的不幸。
首先,最值得批斗的自然是目前不完善的性教育。林所在的台湾性教育尚都不足以为他们提供保护,更别说目前连专门性教育课程都没设置的内地。房思琪也是尝试过求救的,向好友刘怡婷和自己的母亲;和好友的描述是“怪怪的”,和母亲是试探性的“听说有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了”。好友没有理解,而母亲的回复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小小年纪就这么骚”。刘当时还小,也许还不够细心,但房母的反应直接表明在性教育这一块父母是长期缺席的,她也亲自把思琪推向深渊。所以,关注孩子们异常的描述很重要,父母也应该从小进行性教育。
不过若将悲剧归因到性教育的缺失就太随便了,在我看来,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社会对强奸/诱奸的态度。李国华就曾说过,社会觉得是她们的错,她们自己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错,而错误会将她们再带回他的身边。现在网友们把“被强暴是因为你穿着太暴露/骚/肯定有原因“的受害者有罪论玩得炉火纯青,真正的施害人却很难受到严惩;于是损害自身名誉平白遭受攻击又无法惩罚施害人的控告还怎么会出现呢?于是受害人忍气吞声,有的人选择逃避,幸运的人治愈了伤痛,不那么走运的就时时刻刻记着伤疤,更悲剧的人成为了房思琪。
有篇后记里讲的一句话非常好:强暴是社会性谋杀。希望我们不要再参与这场谋杀。
2019年1月
读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