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不是啊,天亮后很美的”
我是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MR》认识了KARA这个组合,整个二代女团里,KARA也算是拨尖的。其中的领舞具荷拉更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人物,运动天赋出色,综艺感强,长相甜美可爱,也是一代的宅男女神。(我想看过偶像运动会和早期RM的人都知道)
但是昨天那边发表了一则声明。
无意翻译,事情已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家媒体、网民都在寻其原因妄加猜测。
网暴?家暴?畸形的韩国娱乐圈?看看韩国这十年自杀的艺人。哪有什么统一的原因。
抑或是但凡有人自杀就必被cue的抑郁症?
很抱歉,这都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我不想吃人血馒头,没有什么值得被大肆渲染的,不如去谈谈自己,聊聊现在。
为什么不要过度宣传抑郁症和自杀?
宣传抑郁症特别是在抑郁症自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导致自杀率提高。曾经有研究提到过这件事情。类似的场景比如披露杀人犯罪小喇叭无法导致杀人案增多,是一个道理。
我说的共鸣是一种认同,心理学的认同有很多种,比如与理解形象认同,与攻击者认同,与受害者认同等等。这种认同是存在着模仿行为的,一旦产生了充分地认同感,就会有相近相同的行为出现。
我再解释地细一点,一个抑郁症的患者,经常看到抑郁自杀的行为,他并不会看到你后面的鸡汤(说实话大多宣传文的鸡汤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看到的只是有人因为抑郁自杀解脱了,还有这么多人在悼念,反正强化了自杀的信念;再者一点粉丝,看到了自己的偶像有抑郁自杀行为,但凡压力大一点或者偏激一点的粉丝,很容易出现模仿行为。这些都是我们不可控的。
下面这张图是在超话里面看到的,让我们看看宣传之后获得的是什么?
最近青春期孩子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在压力下的青春期孩子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处理压力的方法,而在互联网时代,网上的消息就等于告诉他们你现在的压力是抑郁,解决的方法就只有自杀。
特别是那些回避型依恋和边缘人格的孩子们,更容易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试问,对我们的下一代,祖国的未来,为什么一定只让他们看到黑色的东西?
“你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
“不是啊,天亮后很美的”
黑夜需要的不是更黑的夜,而是带着希望的光明。
所以我一直反对对抑郁和自杀的大肆渲染,不是我不理解他们,而是我知道他们需要的真正是什么。
我必须承认,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艰难的时刻,这个时代下的中青年,生活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但是人们学习处理内在压力的能力,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增长,反而随着人际交往的丧失,个人防御的增强,处理压力的能力逐渐退化,人们更习惯于缩在角落里长吁短叹。
就像一个小孩子,面对外部的威胁,他们躲起来。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很多时候就像孩子一样可怜弱小又无助,不敢抬头,不敢起身,因为不知道前面究竟是坦途还是深渊。与此同时,我们又希望有一双大手,了解我们的诉求,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带着我们前进。当这份期待逐渐不被满足,这种形象逐渐丧失掉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原来这个世界,只有深渊,没有光明。
这便是习惯性无助。
没有人不想自救,只是大都不得其法。
他们能够明白很多事情,但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存在。
我不想宣传什么生命的意义,因为他越有意义,就越显得死亡像是一种逃避。黑暗中的人需要的是萤火,而不是灼目的太阳。太强的光,只能让影子更大更长。
那些方法那些鸡汤,都是对的。但是此时此刻,都不如你一句“我还在”来得有用。
不是生命有价值,而是因为是你,生命才有价值。
看到这里的朋友,请环顾一下你的四周,如果你压力大,请找到你最信赖的朋友,去问问他,那双大手,是不是在他那里;如果你还有力量,请找到那个你在乎但是他一言不发的朋友,无须多方,只需要把你的手递给他就好。
或许,他已经等了你很久了。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别人,请相信,我一直会在这里,I’ll always be here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