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次作业 《心理咨询道与术》认知层面学习笔记 2025年5月22日

一、关于认知疗法的思考1

单纯的认知疗法,咨询师与来访容易产生不平等的地位,认知层面的高低不同,有可能陷入拯救者游戏,在来访感受中与咨询师存在认知差。来访感觉咨询师认知层面是高级的,因此会让把自己的问题交给咨询师,让咨询师来解答问题或协助解决自己的问题。听听咨询师对这个事的意见与看法,然后决定看是否采纳与咨询师同样的认知。可能在此时此刻,来访代入式的采纳了咨询师的认知,改善了感受,也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感觉自己好像有了变化。但时空变换后,可能没有修通的点位问题又出现的时候,仍然会对来访造成困扰。因为这样看似改变的认知,无法改变来访对于这个议题中包含的经验、感受、情绪中的能量,仍基本处在原地,因此仍然需要做其他配套的工作。

二、关于认知疗法的思考2:

根据沟通分析理论中症结的概念,症结就是卡住的地方。症结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症结。根据TA学者高登夫妇的理论,一度症结是由父母之类(养育者)的人物传递出应该信息而导致的冲突,存在于当事人的父母自我P2与儿童自我中的成人自我A1;二度症结则是儿童自我中的父母自我P1(电极)与儿童自我中的成人自我A1之间的冲突;三度症结则是适应儿童与自由儿童之间的冲突。因为所有症结来自于内在冲突,且都牵涉到了儿童自我状态,如果单纯采用认知疗法,对于养育者父母自我传递的应该信息会有一些改善和替换,但对于养育者儿童自我传递出的禁止信息导致的二度症结没有办法很好的触及与修通,三度症结这样的冲突就更难处理。

三、关于认知疗法的思考3:

单纯的认知疗法解决的问题,有点类似佛教中“悟”的概念中的“解悟”理解之悟,而非“证悟”体证之悟。仍需要落实修行的核心,就是在生活中活出觉悟,呈现出觉悟,而非空谈理论,“做不到、也不愿意做”。只有“君子乾乾,沿路上路”才可行至所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