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按时起来,提醒小外甥女到时间起床。锻炼了近二十分钟,点开链接才发现就三个人,会议室不对。又不好意思再在群里问,只好自己带她读了一遍,没有小伙伴的她有点心不在焉。明天还是要问秋风老师要链接。
上午家婆备好香烛,我和爱人、大伯陪她去邻村祭拜太祖公。回到老家,这几天的狂风暴雨把玉米吹倒了,我和家婆给玉米插杆固定好,又喂好鸡,打扫好院子回到县城家里正赶上做午饭。
下午有个校友从上海回来要回访母校,我送了小外甥女去练球赶到学校,他们已经在门口等了。了解到学校的困难,他建设食堂先铲出现脱落的几大格,这样先保证安全使用。他的建议一下打开了我的思路,我不再纠结经费不足的问题,豁然开朗。
继续读《学庸论语》十一,十二P18-19
【十一】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xiang)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dǔ)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十二】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zuǎn)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róng)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有圣人的德行,地位是尊贵的天子,财产富足,掌管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纪念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护佑有德行之人,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译文】孔子说“没有忧虑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王季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父亲开创基业在前,儿子又继承他完成大业在后。武王继承了太王、王季和文王的事业,一战而灭掉了殷商,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的名声,反而推尊为天子,财富拥有四海之内的一切。宗庙奉祀他,子子孙孙永远保持祭祀不断。武王在晚年才受天命为天子,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行和事业,把太王和王季都追尊为王,用天子的礼仪去奉祀数代以上的祖先。这种礼仪一直贯彻到诸候、大夫以至士和庶人。假如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下葬他父亲时就用大夫的礼节,而祭祀他父亲时得得用士的礼节。假如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下葬他父亲时就用士的礼节,而祭祀他父亲时就得用大夫的礼节。为期一年的丧礼,只适用到大夫为止。为期三年的丧礼,一直适用到天子为止。父母的丧礼,没有贵贱的分别,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