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不用送孩子上学,被送到临近学校的地方,自己悠达悠达走去学校,一边走,以便重温梅子涵老师的“儿童文学的意义”。老师提到两点给我印象深刻。
老师说,人不要活得太理性,理性太甚就是机芯人;也不要活得太感性,感应多了就肤浅无趣。人要活出一种知性来,儿童文学具备这样的特质,甚至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带给孩子的就是知性的成长。
老师还说语言的魅力。语言在每一步文学作品里得以进化,诗化。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是语言的基本能力,如果可以,一位语文老师需要告诉自己的学生“语言可以让你变得优雅、优美。”
见缝插针的备课《日有所诵》,看到看云老师的备课,不免笑了。仿佛开启今天一天的便是这诗意的感动吧。
昨天回家路上车上看到教师节拍到的一位初中老师双减以来的一天,从早六点到晚九点。我跟先生打趣道:不知道我有多羡慕她,她还可以有时间批作业备课,一天两次会。我的昨天上交了无数材料,发布了无数通知,我的备课是回家备的,我的作业批改是被无数工作打断过无数次又重来的,我的教学记是碎片时间写来的。双减政策下的老师的工作被琐碎取代,各个部门都可以插一杠子,整个社会都忘了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吐槽吐完了~
所以,这样的工作主旋律下,听这样的文学大师讲儿童文学,看这样的坚守初心老师的备课,多么幸福。哪怕这些是见缝插针挤出来的时间。所以,我决定第一节课跟孩子们聊聊这些与课本无关的话。
是梅子涵老师深情的演讲触动了我,也是昨天晨宇小朋友戏谑同学的话助长了我,想跟孩子们谈谈“语言美”。
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人美,我问:什么样的人谈得上是美的?子涵回答说:心灵美。回答完后,其他竖起来的小手纷纷放下来了。看来,全班一致认为的心灵美超越了外表美。虽然两者兼而有之。我打算直接顺应孩子们思路说下去。
我说道:心美怎么体现呢?大家愣了,因为这个问题触碰到的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这部分需要由我来。引发期待,接下来我的上场,更有效果。这就是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谈到:言语美&行为美,称之为“美言美行”。只有真正去说让人舒心的话,就是美言。可是,嘲讽的话、伤人的话……这些话你说起来自己觉得舒服,但伤害了别人,这就不是美言,是恶言。美行就是做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对大家有益的事,伤害别人的行为,无论是伤害别人的身体,还是伤害别人的心灵,都不是美行。
最后,我告诉孩子一句话,让他们记在语文书的扉页。——语言会让你优雅、优美起来。
第一节《拍手歌》。
押韵学起来,发现规律。
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关注这首“拍手歌”的场景——动物场景,给孩子们拓展了另一个版本的动物场景《拍手歌》,孩子们喜滋滋。我提出,不如今晚回家咱们每个人按照押韵的规则创作一个小节的拍手歌吧。动物版本来一句,教室版本来一句,我随口来了两句: 你拍一,我拍一,文玥喜欢打毛衣;你拍一,我拍一,子贤喜欢耍赖皮。第一排的两位小朋友乐坏了,其他孩子更乐了。明天期待班级共同创作的拍手歌场景之动物&教室。
第三节课的语文课,一上课我忽然想到了“读书笔记”,是时候推动一下了。想到最近孩子们的问题,什么都知道,就是做不到。我在黑板上写了“知行合一”四个字,我解释到:知就是知道,行就是做到。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知道了之后,要努力做到。老师把这个词送给大家,可以记到语文书扉页。试着把句子和词语背下来。
接着就这个词和上节课的那句话,我开始讲读书笔记要求。
好词:(三到五个)阅读时圈出来,查一查、问一问。
好句:(一句)画下来,波浪线、曲线自选。
要求:字美&本美——个性化装饰(根据语言) 三次/周&背下来
知而能行,是知行合一。我告诉孩子们晚上可以写起来“读书笔记”,就把老师送给大家的词句抄下来。不在多,在坚持。
下午的日记讲评,孩子们汇报日记声音洪亮了很多,其中妙萱做到的不仅仅是洪亮,还做到了有感情。大家纷纷表示很棒,榜样立起来了,大家会慢慢跟上来,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次评价要求高了。
1、对待字美,我提出标准就是课堂的写字本,那个标准就是字美。
文本写作理解以下两点:
1、围绕一件事来写:从放学到睡觉,这不是一件事,其中包括了放学、吃饭、睡觉……
2、真情实感:有记录,更要试着写出感受。
今天的十小时睡眠,大家表示努力,说明很难做到。其中特别的问题是基础训练,省级文件的用意在双减政策出来,我也百般焦虑,如此之下教出来的孩子如何保证能力与素养的水准呢。反思后,我决定做起“循环日记”和“自然笔记”,之前也想过循环日记,但并没有自然笔记。我知道阅读在孩子们已经形成习惯,我需要做的是高品质引导,这个接下来我会做,但写作是输出,也是倒逼输入,是孩子能力提升的核心,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了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问题。至于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等交给阅读。所以,刷题的时代应该过去,当我们一边抱怨着刷题带给孩子的伤害时,我们为何不转变思路,顺应时代,而成全孩子的新教育呢。我在做,希望大家一起来。时代变了,难道我们还要固守?
日记反馈问题是重点,孩子不重视,家长也不知道重视,我觉得有必要总结后告诉大家,琢磨再三,于是就有了:一读二改三回答。
以上呈现的是我曾经期盼的教育的境界,随时随机生发的教育,此之谓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