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首关于乡村田园风光的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宿新市徐公店二首》的第二首,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这首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的田园情怀。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下面先让我们通读一下这首诗,体会他到底好在哪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文大意: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创作背景:
据考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市吉水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堪称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仅次于以诗为副业的清朝的乾隆皇帝(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另据郑鹤声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御制诗至十余万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的环境与背景。这两句都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遍寻不得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前两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描绘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背诵方法:
理解了诗人的想法,再读这首诗,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田园风光写意画,由近而远,你可以想象一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旁边伸向远方一条小路,这就是“篱落疏疏一径深”;
接着目光被旁边几棵奇怪的树吸引,你看那桃树、李树因为繁花落尽而变得光秃秃的,叶子才刚刚萌芽还没有完全长成,这就是“树头新绿未成阴”;
再往边上看看,有个留着鹁角儿的小朋友伸着双手向前追着一只蝴蝶这就是“儿童急走追黄蝶”;
最后发现这位小朋友的不远处有一片金黄的油茶花地,而蝴蝶飞进了这片油菜花的海洋,再也没有办法找到了,也就是“飞入菜花无处寻”。
已上文章由“公众号:小萌娃爱学习”收集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