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师的职位像一团嚼过的口香糖,一端粘附在桌子底下,另一端被我用手生硬扯下来,冬天天气不是特别冷,这出口没多久的黏糊糊的东西粘在了我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中间,想要用力甩掉,可还是残留了一些根脚。工作在撕扯中走上了不了了之的结局,眼瞅着离年三十还很遥远,不可能这么早回家,于是开始找临时工过度一下。
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最后一位也在找临时工的陌生人介绍了一位招工中介,我看他开出的时薪17元每小时还不错,于是收拾行李到了某个偏远的地铁口集合。随着约定时间的临近,大批临时工有的拖着行李,有的背着包,浩浩荡荡的转到下一个集合点,说好的车接送呢?看来我们的脚就是最便宜的车,叫你走就得走。
到了集合点又等了好一会儿,登记姓名,查看身份证,吃午饭,这期间又有一批临时工到了,中介们不紧不慢,磨刀霍霍。见人都到齐了,这时中介的大boss站到台上(高的台阶),下边站了几排临时工,看样子大家都是整装待发,准备年底前大干一场。
那厮依次介绍了某个厂需要多少人,工时什么的云云,过程像极了拍卖会,不过这是一场价格持续走低的拍卖会,能接受最廉价报酬的竞拍者成为了最终的“赢家”,而其他人在他的手舞足蹈间,纷纷嘀咕着离场,冬日阴沉的天气让人感觉格外压抑,而他们在这样的日子里像极了杀年猪的屠夫,估计能捞不少油水。
确认去向的临时工都陆陆续续上车了,最后接我们的是一辆灰色小巴,三十几个人肯定得挤爆了,最后像插玉米棒一样,坐了满车,因为人太多,一个胖子中介叫大家一人出20的车费,不愿意出的就可以回家了,一阵沉默之后就都交了,这和冬天哈尔滨那些宰游客的东北人有的一拼。于是,一辆前边塞满行李箱,后面坐满一车人的客车(货车?)驶离了案发现场。
经过好几个小时,有的人都翻了二觉,终于到达了惠州惠阳京东快递总部。
在京东人事和中介方一唱一和的黑白脸中,双方对很多待遇的细节各执一词,最终天麻麻黑的时候才分到宿舍落脚,提供住宿额外加了一条,每人一天一块五的水电费,说好的免费住宿呢?还有包餐也变成了一天十五的餐补,感觉这些人的承诺像放屁一样自然、大方、有样子。
最终我和一学生去了另一个物流园,每天6:45出发,7点开工,中午吃饭休息1小时,一直做到晚上6点,也就是天没亮出发,天黑了回来,对这个地方一直是第一天来的模样。工作就是不停地搬砖,把一箱箱的食品从车上搬下来放到木板上,摆放好。工作了6天,人多的时候轻松一点,人少的时候那基本上都是那几个人包场了,第六天左右脚被砸了各一次,一次是自己不小心,另一次则是跟人太近,被绊倒的东西砸到,还好能走路,借此机会结了工资准备离开。
还有观察到员工加班没工资,经常听员工私下交流耳语,领导指挥也是全靠吼和摔东西发脾气,真可谓“上下同心”。还有后期也打算走人了,所以看到有正式工图一时速度,把货物放错位置的也当没看见,免得不必要的摩擦。奇怪的是面对这种放错货导致的物流延迟,物流行业的人却表现出了跟搬砖工一样的态度,再看看贴的满墙的“即使献出生命,也要干到底”,作为一个外行人真不懂,很多工作的细节和流程是可以优化的,这也不难解释内部员工为什么像临时工一样准备随时走人,不合理的工作流大家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