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如积薪,后来居上。码柴垛,之前的柴块,不过是做了铺垫,最后的柴块,才是得了济,占了便宜,后来居上。这个世界上有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也有七十二岁开始才得到明主的太公望吕尚姜子牙。先节录一些少甘罗和老吕尚的言行。
甘罗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凭借功勋,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后来事迹,史籍无载。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甘罗出使赵国。赵国国君赵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甘罗分析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悼襄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
具体的谈论过程是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一次,周武王问道:“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
武王问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武王闻言,决意举兵伐纣。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遂以姜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猛士)3000名,甲士4.5万人,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进取商都。事先的占卜结果却不吉利,部队行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旗折鼓毁,群公疑惧,有人甚至请求还师。只有姜尚坚持出兵,“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说那些占卜用的龟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么吉凶。姜尚亲自援袍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最终听从了姜尚的意见,统兵前进。
以上甘罗和姜太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成功有先后,成名不问年龄。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比如甘罗。大器晚成,历经世事沧桑,经过人生的积累和沉淀,更有利于开创稀世功劳、旷世功勋,譬如姜太公。并且自然界的规律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居上。暂时没有功成名就,不要着急,沉心静气,养精蓄锐,学习思考,事上磨炼,以待天时。要相信一切自有安排,当前的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少年得志,休得猖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器晚成,更堪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