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岸边绿油油的野草在朝阳的辉映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如果河面上没有浮现出两岸对峙的军队倒影,这将会是一个美好的春日早晨。
除了马儿喷着响鼻的声音,竖立在阵前的军旗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的声音,数万人临于阵前,宛如死去一般,静的可怕。
大家已无心去欣赏这令人留恋的春色,他们心里都明白,今天会死人,会死很多很多人。
血液会流入这清澈见底的白沟河,将它染成红色;血液会渗入土壤,滋润野草的根;血液会肆意挥洒在这片大地上,只有精通战争奥义的军事天才会勾勒出一副绝美的画卷。
大家心里也明白,他们和对面的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是当两方站在对立面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一个“你不砍去别人,别人就会过来砍你”的残酷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没有公平正义可言,它只有两种结果:胜者王,败者寇。
平安高举起手中的长枪。
咚咚咚……战鼓敲响,枪头直指大地,平安上半身微微前倾,双腿一夹马腹,开始了冲锋。
全军出击!
南军的一万多名精锐骑兵跟随平安的脚步,冲向了对面的北军。
南军里的猛人,平安算一个,他曾经跟随朱棣巡视过边塞,深知朱棣用兵之道。
平安一马当先,手下的将士们也豁出了命,北军没想到一向弱势的南军这么强悍,还没从巨大震惊中回过神来就被砍杀了数十人,就这样,北军一开始便落了下风。
除了平安之外,在围攻北平时差点攻入城门的瞿能也算一个猛人,他带着将士奋勇直前,所到之处,北军纷纷落败,伤亡惨重。
北军快扛不住了,开始慢慢往后退却。朱棣一看,这还得了,亲自率骑兵夹击南军,一连斩杀了数千人,生擒敌都指挥何清明,双方打的热火朝天,你来我往,难解难分,都忘了时辰,一直打到黑灯瞎火的后半夜,这才准备收兵回营。
李景隆这回学精了,他偷偷的派人提前在朱棣撤兵的路上埋下了炸药,人马一踩必死无疑(有点像地雷)
明朝可没有探雷器,朱棣发挥大无畏的精神,让兄弟们先撤,他自己带着三名骑兵负责殿后(这种做法确实有拿他人排雷的嫌疑)结果四个人走着走着,在后面迷路了。当然明朝也没有GPS,这也没有难倒朱棣,他下马仔细察看了河水的流向,搞清了军营所在,这才非常狼狈的回去了。
这次战斗让朱棣吃了亏,他做了一个决定:明晨继续作战!
他派张玉率中路军,朱能率左路军,陈亨率右路军作为先锋,丘福率骑兵跟随在陈亨后面,共计11万兵马。
第二天一大早,北军刚渡过白沟河,还没等到他们发起攻击,南军便如猛虎下山一般来到了北军的面前。
瞿能率军直捣北军房宽的阵营,平安也从侧翼策应,两个猛人来回冲杀,房宽阵营全军溃败,北军士气大减。
朱棣为了稳住局势,亲自率领数千名骑兵,突入南军左翼,没想到李景隆令南军左转,把朱棣给围住了。
朱棣并没有慌张,此时他兵力尚足,还可以撑一段时间,到时候只要有人过来救援就可以了。他派七名骑兵快速袭击南军阵营,忽进忽退,忽左忽右,多次交战上百个回合,南军死伤甚多。
朱棣没有闲着,亲自上阵,接连换了三匹战马,仍然继续指挥作战,箭矢全部用完后,便提着宝剑,边打边退,退着退着突然退不动了,回头一看,竟然退到了堤坝边上,眼看瞿能就要追过来了。
怎么办?怎么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棣急中生智,登上了堤坝,拿起手中的鞭子挥舞起来,一边挥一边向对面的李景隆摆手,那样子就像是对李景隆说:“你,过来啊!”
李景隆前几回被朱棣打出了心理阴影,他看见朱棣这个样子,以为堤坝的另一边有伏兵,下令不许南军上堤坝。
这给了朱棣机会,他重新率兵攻入敌阵,这个花招并没有给朱棣带来太多的喘息时间,他所率的骑兵防线在南军的强大攻势下越来越薄弱。
老二朱高煦见情况紧急,伙同张玉率领数千名精骑前去解围,结果被南军牵制,一时半会也无法脱身。
平安一把长枪使得行云流水,刺杀了北军大将陈亨,砍伤了徐忠的两个手指头,就连着一点肉皮没有完全掉下来,徐忠硬生生把那两截耷拉着的手指头给拽断了,直接扔到了地下(真的猛)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裹住伤口继续作战。
北军各部都陷入了南军的牵制之中,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李景隆倾斜。
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瞿能再次一马当先,跃马奋前,高喊:“消灭燕军!”南军在瞿能的带领下,朝着朱棣那一触即溃的防线发起了最后一轮攻击。
完了,一切都结束了。朱棣一阵苦笑。
什么靖难,什么天子宝座,什么富有四海,通通都跟我没有关系了。
不甘心,我不甘心呐!
这是朱棣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危机之一,而这次危机的转化,打死朱棣都不会想到会有这么的匪夷所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