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自己的兄弟周王被人告发“犯罪”,朱允炆派李景隆率兵到开封把周王抓起来并且废为庶人的时候,朱棣明白,朱允炆要动手了,并且很快就会把手伸到他的头上。
为了不任人宰割,朱棣开始了两手准备。前不久,道衍给朱棣推荐了一个人,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袁珙,见到朱棣还是那老一套,殿下您有天子气,将来就会统治天下。
天子气你说有他就有,说没有就没有,朱棣知道这话是忽悠人的,可是这话说的朱棣心里舒坦,就把他招进王府,反正像他这样的江湖术士多的是,多一双筷子对财大气粗的燕王来说,不算什么。
古代但凡造反,肯定要搞一点封建迷信的活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让人大半夜的在寺庙旁边学狐狸叫唤:“大楚兴陈胜王”,大家都信以为真;元末韩山童起义,在黄河边传唱一支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后来民工在黄河真的挖出来个一只眼的石人(提前埋在里面的),大家又信了,屡试不爽。
朱棣也要照例搞一搞,于是以袁珙为首的道士为朱棣造势,在北平城的大街小巷宣传朱棣将来是要做天子的,当时北平的小孩子都在传唱一首歌谣: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让朱棣没想到的是,这个宣传活动还真的帮了他的大忙。
不过现在朱棣对这个不怎么上心,毕竟实力还是最重要的,他加紧招揽江湖勇士为自己卖命,积极训练将士。
朱允炆也没有闲着,在齐泰的建议下,派工部侍郎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北平的最高长官),又派谢贵、张信担任都指挥使(拥有北平的军事指挥权),专门秘密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另外还有一个人,是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他从自己的姐姐(燕王妃)那里套了很多关于朱棣的消息,燕王妃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出卖了燕王,徐辉祖把这些消息告诉了朱允炆,朱允炆非常高兴,加封他为太子太傅。
建文元年正月,朱棣派遣葛诚去京城奏事,顺便打听一下京城的情况,谁知道被朱允炆来了一招反间计,葛诚一激动,没兜住,把朱棣的情况说了个七七八八,朱允炆让他回去作为内应。
回来后朱棣跟葛诚那么一聊,就看出来他脸色有点不对劲,一颗怀疑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朱棣的心里。
二月,朱棣入京朝见朱允炆,从皇帝专用的御道进入宫殿,上殿之后还不叩拜。
硬气啊。
当时有大臣控告说朱棣大不敬,朱允炆说:“都是亲戚,没事。”户部侍郎卓敬建议把朱棣改封到南昌,朱允炆说:“都是至亲骨肉,为什么非要到这种地步?”
“杨坚、杨广难道不是父子吗?”气得卓敬大吼。
“爱卿不要再提此事。”
朱允炆为什么不动燕王?
首先,他没有理由,当初有人告发周王犯罪,朱允炆才废了他。
其次,当初朱棣拍的那一下他还历历在目,朱棣往那一站,就成了他的四叔,他还真的有点怕。
可见齐泰、黄子澄就这点水平,人不在的时候在那里商量的热火朝天,人来了,怂了,屁招都没支。
朱棣就这么大摇大摆了威风了一回,不过回到北平之后,他也有点后怕,万一给他弄到监狱里,这可就完了。
三月,朱允炆派遣宋忠率领三万兵马,打着“保卫边塞”的名义,收了燕王的一部分骑兵,在开平驻扎了下来,一方面削弱了燕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以防不测。
到了五月,朱棣又该去北平了,因为他老子去世一周年,他得过去祭拜一下。上回威风耍够了,这回他不敢再去了,不去得有个理由吧。
于是朱棣“生病”了,病的很厉害。
朱棣坚持贯彻落实一个“装”字,从一开始的装孝子(有可能),到现在装病,以后还有更厉害的。
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他派去了他的三个儿子,让他们替朱棣好好尽孝,表现出了一副臣有心而力不足的样子给朱允炆看。
朱棣下错了一步棋。
儿子送走之后他就后悔了,这不是给朱允炆送把柄去了嘛。
朱允炆确实在考虑要不要把他们扣下来,两位研讨会的同志就此问题又发表了重要讲话,齐泰同意把他们扣下来当人质,以此来要挟燕王,燕王就不敢造反了。
黄子澄又不同意了,他说,现在扣住他们兄弟三个,会让朱棣起疑心的,不如把他们送回去。
废了朱棣的兄弟,又派人监视,还收了朱棣一部分的兵权,朝廷的种种迹象都已经表明朱允炆要削藩,朱棣再不起疑心就是真的傻了。
我可以很郑重的说明,黄子澄不是燕王那边的奸细,他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徐辉祖在仔细的观察了他的外甥们之后,发现老二朱高煦怀有异心(确实没学过看相,不过看的确实挺准),建议把他们扣下来。
朱允炆还在纠结,朱高煦一看苗头不对,跑到他舅舅(徐辉祖)家的马圈里偷了一匹马,跟他的两个兄弟,一块溜走了。
等看到三个儿子平安归来,朱棣高兴坏了:“天助我也!”
他要是知道后来自己的两个儿子高炽和高煦帮了多大的忙,估计会给老天爷多烧两支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