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是一部很久远的电影,2013年上映的。早就对影片名字有所耳闻,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今天在影片上映后时隔5年,有幸和它相遇了。
比起东野圭吾写家庭、写亲子感情的炽烈,是枝裕和的特点在于他的舒缓、他的娓娓道来。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亲情羁绊是细腻的日本电影人、创作人擅长诉说的主题。
观看过《如父如子》后,印象最深刻还是庆多那可爱的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在他的镜头下拍摄到的父亲,以及琉晴看到流星时许下的,希望能回到原来的爸爸妈妈身边的心愿。
与其说电影给我们讲述了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的痛苦,倒不如说它在缓缓的告诉我们,究竟要如何建立起真正的父子情。
01
一度也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孩子的个性中究竟有多少比例是天生的?
影片中不止一次的探讨过,即使留下那个一起生活了6年,但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但最后也会发现,他会越来越像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类似的案例,大部分的家庭选择交换回孩子,然后放下心中的隐痛,当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生活。
但是人是有感情的,不是一个机器人。强势如父亲良多,在看到养子庆多为他拍下的那些照片,终于能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到他在孩子眼中的样子,儿子是那么的爱他、崇拜他、喜欢他,为了能得到他的肯定和赞赏即使没有天分也努力坚持练习钢琴,那一刻再坚硬的心,也一瞬间被这份爱融化了。在良多泪崩的瞬间,作为观众,我们强烈的共鸣着这份为人父的感动、内疚、自省和自责。
比起血缘的羁绊,这份人与人之间,通过长期的相处、真心的付出、相惜相伴建立起来的感情,远远高于血缘传承的意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养育之恩大于天”。
或者换个角度说,父母与子女要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不是仅仅因为有血缘联结就自然而然实现了。这种情感的羁绊,需要在慢慢流淌的岁月里,付出爱和陪伴、用共同相处的空间和时间换取而来。
02
影片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大概很多人会忽略,或者到最后淡忘了它的存在。
那是在意识到最终结局还是要交换回彼此的孩子之后,母亲和庆多坐在新干线上的谈话。母亲问庆多,是否愿意和她一起去旅行,去一个谁也找不到她们的地方。这个情节的设定,在影片诉说父子感情的大背景下,点到为止的抛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作为一个同样拥有6岁孩子的母亲,我深深的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情节而感动。
曾经也有过那样的一瞬间,在遭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无奈之时,想带着孩子离开这俗世的喧嚣,什么都不要管不要顾,只保留着母与子之间最单纯美好的相亲相爱就好。
女性面对这样的两难局面时,相比男性是更艰难的,也比男性更容易走向情感的崩溃。在良多的妻子,把亲生儿子琉晴接回家之后,慢慢接受、并且开始喜欢琉晴的时候,她不免又伤心落泪。她说,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喜欢琉晴,对她来说这份情感的存在,如同背叛了庆多一般,让她感到不安。
母子亲情也如爱情一样,容不得一粒沙子。
03
在良多意识到,不可能像他预想的一样,理智的就这样断念了和养子之间6年的情感时,他去了斋木家去找庆多。
庆多看到父亲的那一霎那,充满了恐惧和愤怒的躲开了,于是他奔跑着逃走,走过一条条商店街、穿过公园和大马路... 良多一路小心翼翼都跟着儿子
一向严肃、时刻保持着自己父亲威严的父亲良多,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放下了身份向儿子小小的身影祈求着:
对不起庆多、爸爸没有保管好你给我折的玫瑰花;
对不起庆多,你一直练习钢琴那么努力,其实爸爸小时候也没有坚持练琴;
对不起庆多,爸爸看到你拍的那些照片了,你拍了很多,现在我们的任务结束了;
即使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可是这六年,我还是你的爸爸… …
走在通往同一方向的两条岔路上的父与子,跟现实中调换了身份,父亲俯下身向儿子忏悔着,两条平行的路渐渐的走向交汇,父子在路的尽头相遇,庆多不再继续逃跑,在父亲温柔的拍了拍他的头之后,父子轻轻拥抱,这份感情得到了和解。
原来要做合格的父母,最好的老师是孩子。
04
福山雅治饰演的父亲良多,在表面看来,富有多金,有一份受人尊敬且体面的建筑师工作,拥有高档公寓的高层住宅,每天忙于工作应酬,十足的中产阶级做派。
他可以毫不费力的请来优秀的律师同学为自己跟医院打官司,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向斋木一家开口,只要你们开个价,我就能把两个孩子都养活在身边。
他甚至像今天的我们一样,是个十足的父亲控,把儿子的一切都安排在自己的计划之内,完全向着所谓精英培养的方向去制定计划,每天固定时间练钢琴是不变的任务,将下一代培养成像自己一样优秀的人,是他唯一的目标和方向。
即使到了周末,也只有妻子和儿子相伴,他则永远说着,等这个项目忙完了,周末要好好的陪陪你们,但从来没有兑现过自己的承诺。
就是这样一个绷紧了一根弦,如同拉满的弓箭,不断向上爬、不断要过的更好的父亲,在他如日中天的生活中,突降晴天霹雳。
在一切的不如意和意外填满他的所有时空之后,在把亲生儿子接回家之后完全,儿子完全不接纳他的时候,他才终于感觉到他也有想要而却得不到的东西。
那一刻,他理解了自己原生家庭中继母的心情,他诚心的要向对她说对不起。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过如是。
在亲生儿子离家出走,要回到原来的父母身边的时候,他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因为想念妈妈离家出走过。
而他之前,在斋木劝他要拿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时,理直气壮说过的话,
“我们家是希望培养出任何时候都能独立一个人的风气”
“有非我不可的工作等待去做”
“世界上有很多种的亲子关系吧”
这些话像一个个严苛、挑剔的观众,戳着他的后背,让他看清了自己对待父亲角色的失职和懈怠。
05
斋木同样作为一个父亲,经营着一家电器商店,居住在狭窄的房子里,物质上并不宽裕,为了维持生计,妻子也必须到外面的蛋糕店打工,他们还生了3个孩子。
然而斋木的家比起良多家中的冷清,却多了许多笑声和人情味,父子间的打闹、互动,一起洗澡、一起去游乐场玩耍,给孩子们当箭靶子,这个父亲像孩子一样,释放了自己的天性,一家人聚在他的周围其乐融融。
除此外,他们家中还供养着老岳父。
斋木说,其实我们家不是3个孩子,是4个,岳父已经老到跟小孩子一样,需要人照顾的。斋木的妻子却说,不是4个孩子,是5个,你们看他一副不求上进的样子。
然而斋木真的是不求上进吗?对于孩子来说,比起良多这样的爸爸,斋木这样不求上进的父亲也许会被要求再多来一打吧。
即使琉晴知道了与原来的爸爸没有血缘关系,那又怎么样呢?他会为自己修理玩具、会带着自己去游乐场玩,会和自己一起去放风筝,对孩子来说,那样的爸爸,是不是亲生有什么关系,这种依赖和相伴的感情胜过一切。
就如同对于伴侣来说,有趣的灵魂胜过千篇一律的漂亮皮囊,同样,对于孩子来说,一个陪伴自己的父亲何尝不胜过无数有钱多金但却冷漠的父亲。
06
最后想说的是原生家庭的对一个人的影响。
影片在多角度切入父子之情的大背景下,自然而然的要向观众交代的是良多的背景。良多如今是别人的父亲,但他也曾经是别人儿子,他也有自己的父亲,而他的父亲的言行对他可以说带来的是一生的影响。
所谓有样学样。良多的父亲对良多的父爱是严肃、缺乏亲子互动的,所以良多也坦然的觉得,自己当了父亲,和曾经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一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抱错了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和斋木一家相处,看到不一样的养育孩子的方式,如果不是亲生儿子抗拒自己、拒绝只因为血缘就和自己相亲相爱,良多不会反省自身,然而在如何做父亲这件事里,明显的,他受到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是缺失的。
甚至可以说,在良多的内心深处,也渴望着像斋木对待孩子一样的释放和紧密的情感联结,然而这么多年,包括儿时的经历,他把自己的情感紧紧的封闭起来,已经习惯了冷漠和独立,习惯了和人的疏离,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当他想要真正的让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却跟自己未相处的孩子接纳自己时,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和人相处,如何做一个父亲,这时候的他才真正的完成了人生的转身,与自己生而为人真实情感的和解、与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和解、把绷着的情感释放出来,真诚的去付出自己的感情。
07
这一场学习如何做父亲的教育,对良多来说是一种幸运。即使伴随着痛苦,但是却是成长之痛,最终他能从一个青涩的、不知如何与人亲密相处的为金钱、名誉地位而奔波的麻木的人,转向自己的家庭和亲情,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亲子陪伴,把情感更多的释放出来,接纳自己的感性一面,这无疑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一个合格父亲的蜕变。
这个世界上有比金钱、比地位、比荣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亲情、真正的情感释放。正如斋木拒绝将两个孩子都交给良多时说的一样,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的。
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对情感、对亲情的细腻守护的重要性时,也是这个人即将变得更加强大的时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