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之境恰在凡人之路上。
——题记
朝圣,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程。徒步、冥想、交谈,读书,不管什么方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体验一次心灵的洗礼,使自己的思想、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拜读《孔子传》,和圣人对话,好似踏上一趟能唤醒自己沉睡灵魂的心灵旅程。
读完《孔子传》,掩卷遐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一直矗立着的伟大先哲的身影,久久挥之不去。他站在滔滔的河岸,深邃的眼光,闪着智慧的光芒。他那一脉的温情,满腹的仁爱,睿智的思想,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超远的德行……穿越时空,影响古今。
孔子是一个传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38个字,是孔子一生精辟的注脚,可谓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后来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所向往的完美人生。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做人很成功。孔子做事也很成功:他是一个好老师,好学者;他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思想家。
他也失败过。最失败的时候,他曾被人嘲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欣然受之。但“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伟大的救世精神的最好表达。
看十五岁的孔子发奋“志于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追梦少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横亘着二千五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和遥远。三岁丧父,单亲家庭的孔子,他的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优越与优势,相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
最终,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和他的三千弟子,一群颠沛流离、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顿然,感觉自己又是如此之渺小,如天地之一粒粟,沧海之一滴水,空中之一微尘,莽原之一片叶……渺小不能哉!渺小的自己学一学孔子吧,学孔子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情怀的人,有韧性的人,有真性情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即使永远也不可能企及孔子,就汲取他的光辉思想来指引自己前行的路吧。
一场心灵的旅程,和圣者的对话,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提升!
附:仲尼(诗一首)
你立于滔滔而过的的河岸。世界和你一同黯然。远古的神灯被遗弃在最偏僻的角落。世纪大殿的檐下是黑暗和蛛网
你把自己变成蜡烛。在黑暗的心脏,你微弱但顽强的光辉在四面的飙风中艰难地闪耀
我在千年后的一个漆黑的夜里遥遥地望你。望你在滔滔的河岸闪亮如何将要熄灭的一枚残烛。我看到你忧戚的心灵像一只蝙蝠在暗夜中悄悄地向我飞来,我悚然而惧
逝者无情。你曾感慨的那条小河或许早已流尽了它的最后一滴水。但是,衰弱的老人啊,你的智慧和正义之灯依然不熄,在没一个世纪的窗口闪亮,清冷地照耀着一条旷古荒芜的路
你是永远不会抛弃我们独自成桴而去的民族之父。
而我们呵!常常是背弃正道惑于迷乱的不肖子孙
——选自诗集《致命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