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简书更文写了自己居家封控时,因担心缺少食物而感到恐慌的心态,这篇文章同时也转发至朋友圈。
一位朋友看了这篇文章后,在朋友圈里回复:“因为疫情的发生,带来恐慌,在安全受到影响时,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底层需要就尤为重要,没有食物就会没有安全感。”
我觉得她的分析不仅有理有据,而且深刻透彻。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五种需求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疫情下的大众,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吃的、喝的,这是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同时也涉及对生命安全的渴求。而不久前的上海,因疫情迅速爆发蔓延,所造成生活必需品匮乏的情景,已经被亿万中国民众所铭记,那种深不见底的恐惧感被传递、更被牢记。我及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是如此。
今天是静默第六天。一个人在家静默了一整天。静默的同时,时时与内心联结,感知内心的状态,通过捕捉一个又一个念头,寻找恐慌的源头。
这次大连疫情开始爆发时,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每个人都猝不及防。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求实、求证,当得到官方消息后,便知未必只是停园一天,很有可能会持续,于是就进入思考规划程序,做了停园半个月的安排部署。
随后仅一天时间,市防控指挥部就宣布进入静默状态,而我与团队的伙伴们已经启动了工作与学习进程。疫情暴发的前两天,我们刚刚做完学期规划的安排部署,从管理团队到教职员工,对学期目标与方向非常清晰明确,对工作主线与重点也通晓了解,同时对个人的成长目标、发展方向也有谋划与确认,接下来需要的就是行动。于是,我们全体员工投入到了学习培训、线上直播、交流研讨、方案策划的行动中。
针对防控形势,昨天防控指挥部又宣布静默期延长至10日,这意味着9月份开园的可能性为零,9月份又泡汤了。
以前每次疫情停园,最让我焦虑、伤神的就是资金问题,这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而我却没有焦虑与急躁,而坦然面对,因为我知道只有一条路可走:面对。
面对就有可能,面对就有希望,面对就有出路。我面对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困境,当我有能量、能力去面对时,还会看到未来的希望。
希望产生时,恐惧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