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已住院两周了。这两个星期,第一个星期手忙脚乱,一边得照顾老人,一边还得顾着幼儿园没有开学的女儿。好在,婆婆在医院并不需要人的照顾,只是每天上午输液两个小时。我依然面临着上班没有人带孩子的困难,于是,第二个星期把孩子送回了三十里地之外的姥姥家,也就是我妈妈家。
妈妈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年级的孙子需要照顾。把女儿送过去,正好可以和她的小哥哥一起玩。只是,哥哥每天需要上网课,女儿总是缠着他,学习也好,写作业也罢,都不能专心。
这是疫情以来我发现的对我最大的影响了。
今天女儿的小哥哥需要期末考试,恰好昨天又是女儿的生日,昨天就去妈妈家把她接了回家住,今天实在是没办法,只能上班的时候带上了。
好在女儿比较乖,给她带了些零售和绘本,但基本没用上,自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在院里园子里去认识各种蔬菜,自己觉得很开心。
昨天跟几个年龄相仿的朋友们感叹,说这两周我是真的明白了什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话音刚落,大家就七嘴八舌的感慨开了,很多人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况。父母年纪大了,血压、血脂、血糖等一系列指标随时都得关注,随着年纪的增长,免疫力越来越低,每年都会闹点小毛病,而恰好疫情期间孩子们又无处安放,所以家里就是一团乱。
倒不是抱怨,不是负能量,只是意识到了责任,应该说是更清楚地意识到了责任。
看着我和老公的父母,都已年近七十,已快到古稀之年了,感觉应该是享受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快乐。那么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帮我们带孩子、做饭、收拾屋子。
记得前两日写的一篇文章《总有人比我们不容易》,里面提到了二十几位老人家顶着烈日在田间锄草。他们无非是想手头多一些钱,让儿女少一些负担。那些老人里领头的那位有七十几岁,个子很高,顶着草帽头也不抬地干活,看不清长相。在我们返程的路上,别人介绍,那位老人是大老板的父亲,当时我们都吃了一惊。大老板在很多行业都有项目,身价几千万甚至上亿,怎么会让父亲去地里干农活?
那个人继续介绍:“老板搞了这个有机红薯的项目,地里的草都快把薯秧子欺负死了,那么一大片地,老爷子自己着急,非要自己也去干,同时还能帮儿子省个监工。老爷子是教师退休的,年轻的时候都没受过这累。”我们听过,不禁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想想今天早晨上班走的时候,车都开出去好远了,心里还在犯嘀咕:门倒底锁没锁上啊?卫生间的灯关上了没?阳台的窗子是不是关好了?以前婆婆在家的时候,我哪用操这种心啊!
她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赶上好的时代,受了很多苦,现在依然还要各种为我们这些儿女操心,帮助我们做各种事情,几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只想她们身体都健健康康的,心情开开心心的,能够给我们反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