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刺眼的亮着今年的晋级积分表,指尖反复划过“校龄”那一行,数字依旧停在6.5,和去年此刻一模一样。没有期待中的递增,没有时间该有的痕迹,像一杯晾了整季的水,凉得让人忽然愣神——这一年的日子,好像被悄悄抽走了一块。
不是错觉,去年和我一同站在积分表前的同事,今年校龄栏里稳稳多了0.5,那是时间最直白的馈赠,是每一个清晨走进校园、每一个傍晚批改完作业后,岁月该留下的印记。而我这一年,手里的教案没少写一页,课堂上的讲解没省过一句,该担的责任没推过一分……唯独“时间的分量”,在积分表上纹丝不动。
起初总想着是哪里算错了,怀着几分忐忑拨通了领导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理由很充分,先是提及去年沿用的旧标准,条理清晰地解释当初6.5分的由来;末了话锋一转,又搬出今年新定的规则,字句都在说明“为何今年不能递增”。一套说辞下来,仿佛去年的标准是昨日黄花,今年的新规才是唯一准则,前后对照着,竟让人找不出一句“不对”,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原来学校的积分方案,竟能像换季的衣服一样,一年一个样式,全凭当下的说法来定。
我没提平时那些细碎的不公,没说当班主任时处理学生问题的奔波,没讲一线教学里连轴转的疲惫,那些话讲出来像诉苦,反倒落了下乘。我只在意这0.5分,在意这背后代表的“一年时光”:它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是我早出晚归的三百多个日夜,是我在讲台前熬过的每一堂课,是我把学生的错题本翻了又翻的耐心,是我以为“只要踏实做事,时间总会给出答案”的信念。
可现在,这信念被轻轻戳破了。不是我不够努力,也不是我配不上那0.5分,只是规则的天平,悄悄偏向了“说了算”的那一方。有人的时间能正常累加,有人的时间却被“折叠”,被以“新方案”“旧标准”的名义,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一年的痕迹。
我不知道该跟谁说这件事。跟同事聊,怕添了别人的烦恼,也怕落得“矫情”的评价;跟家人讲,又怕他们跟着担心,只能笑着说“没事,下次再争取”。夜里对着那张积分表发呆,忽然想起一句话:“公平是天平,可若执秤的人总在动砝码,再准的天平也失了意义。”
这枚未动的积分,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心里,不疼,却硌得慌。它提醒着我,有些时候,不是你付出了时间,就能收获时间的回馈;不是你守着规则,就能得到规则的善待。那些反复无常的标准,那些随口而定的说法,比工作量的繁重更让人无力——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年,又会有哪一段时光,被以“合理”的名义,悄悄偷走。
不想争辩,也不想纠缠,只是心里的不愉快像积了一层薄云,总要找个出口散开。写下这些话,不是要指责谁,只是想跟自己说:那被“折叠”的一年,你没白费,那些付出的心血,学生记得,家长记得,亲人记得,自己记得,这就够了。至于那些握在别人手里的“规则”,那些被偷走的“时间分量”,或许终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还给认真生活、认真做事的人。
只是此刻,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当规则可以随意更改,当天平可以随意倾斜,那些坚守的人,该去哪里找一份踏实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