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了,从第一次的懵懵懂懂到如今越来越深的以及不同角度的感悟,我走过了很长一个阶段。
最近因为工作和情感上的事情让我有些焦虑,或者说是那些时不时侵染入身的心跳加速,思绪折磨更让我恐惧。当我不安的时候会和家人聊天,跟他们诉说内心的苦闷。这并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但这至少是一种缓解的办法,大多数的时候,别人并不能够理解你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因为对于别人而言,他们的内外部环境多是和我们迥然不同的,所以可以说并不能够被“理解”。
但是我任然感谢这种交流的途径,当家人知道我遇到了挫折的时候,他们会为我着想,会告诉我:“他们与我们同在。 ”心灵的慰藉是有效果的,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人给予的温暖。就像镇定剂一样,让我可以暂时感受短暂的平静,而这份平静对于我来说已经能够仔细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了,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正如《焦虑症患者的自救》中说的一样,我们首先要能够面对他们,接受这种情况,再找出问题的根源。焦虑本身不值得焦虑,恐惧本身不值得恐惧。我们要找出藏在他们狰狞面具下的本来面貌。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会让我们感到压力,我和家人讨论过,是不是脑力劳动者相较于体力劳动者会有更大的压力和煎熬呢?我比较认可这一观点,体力劳动者确实辛苦,但是他没有很多压力,或者说经受的精神折磨少得多。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他将会经受更多的在精神和情绪上的拷问,精神若不健康,身体能够健康吗,身体和精神是相互给予反馈的一组兄弟,但精神给予身体的反馈更多一些,所以精神会造成很多生理上的问题或者疾病。不可否认,两者的关系不能够完全撇开,但是相较而言,精神的作用更大一点。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压力或者焦虑呢?往往是出现一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很难解决,或者给予我们打击。面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以及不可控的结果,总是会让我们为此担心害怕。于是我们心跳加速,身躯无力,呼吸急促到喘不过气来,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况。其实这些都是身体的一种机能反应,这些反应促使我们去重视它们,解决它们,而“它们”指的是引起这些反应的原因。这种反应本身其实并不重要,但是我们会对此感到很害怕,觉得自己不正常。其实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去面对它们,心跳加速是吗?就让它继续跳的快吧,或者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它是否可以跳的更快呢?手心出汗,呼吸不上来,面对它们吧,手心出汗能够怎样呢,呼吸急促又怎样呢?如果它还没有危及到我们都必须就医的时候,就面对它们,接受它们,当你去仔细看待它们的时候会发现,它们的这些反应并不能把你怎样。所以你的身心不正常的地方只是你对“某件事”的过激反应,因为你害怕心跳加速,所以你心跳更快了。当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会发现我们所应该关注的“点”出现了偏离。“心跳”、“呼吸”、“流汗”?不是的,他们都是表象,而它们背后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就像是横在我们和问题之间的一块透明玻璃,当我们发现它们没什么用处的时候,那就忽略它们好了,如果说还是心跳还是快,又能如何?《在精神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中作者这样说:“当你惊慌时不妨放下沉重的身躯做好让恐慌一阵阵略过你的身体,如果你把问题想清楚了,惊慌就不过是一阵电流,一阵微不足道的电流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外力的介入来帮助我们,和家人沟通去缓解这一症状就是有必要的,再比如去看书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中,相较于安迪的遭遇,我们面对的“那件事”是不是微不足道呢,相较于安迪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又何足挂齿。不仅仅是安迪,监狱中的囚犯可以因为一首歌而沉醉不已,现在的我们却可以点开手机就播放一首歌,当我们去“共情”的时候,我们是否拥有了太多,却在为一些小事情煎熬,这是多么的不值得呢。
我们需要看的更清楚,那件让我们感到困难,感到打击的事情其实不是一件坏事,你会觉得自己不能够成长吗?肯定不是的,你可以变得更强大,就像打游戏时我们不断打boss升级一样,我们遇见了一个boss时应该退缩不前吗,要知道我们打败了它,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了,变得更为强大。
如果觉得害怕,请不要忙着逃避,想想那句古人说过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