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对面是嘉陵江,江边有个滨江公园,与小区不过一马路之隔。平日里闲的时候,先生总爱去对面走走,而我也不免被拖去陪他父女俩散步。
昨天上午,给小丫头做完雾化,见她精神尚好,老父亲又想出去走走了。
于是故意一把扛起小丫头,全然不顾孩子可怜兮兮地挣扎,三下两下就扛过了马路!父女俩像极了拐卖孩子的。我跟在他们后面,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小丫头一到对面,就迫不及待挣扎着要下来。眼前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好玩的,刚才被爸爸“掳掠”的经历,一时竟被她抛诸脑后。
我们跟在她后面,看她一会笨拙地自己爬台阶,一会又跑到湖边的围栏,趴着那抻着脖子往下探,玩得不亦乐乎。
期间,来了一位大爷,拎着一兜芹菜,估计是早起出来买菜,顺便转转。只看他面色白皙红润,看着年岁倒也不大。
老爷子似乎觉得小丫头很可爱,主动和她搭话:“小丫头,你多大啦?”
小丫头看着笑的一脸慈祥和蔼的老爷爷,仰起头,眨眨眼,“啊?”
“我问,你今年多大啦?”老爷子继续笑眯眯地问道。
小丫头不明所以,继续抬头望着老爷爷,“啊?”
这一老一少,一个微微弯腰,和蔼可亲,一个稍稍仰头,一脸呆萌!
看到这一幕,我们大家都笑了!小丫头回头看看我和她爸爸,似乎觉察到我们在笑她。于是她腼腆地笑笑,躲回我们身后,再也不肯出来了。
老爷子见状,也是一阵爽朗大笑。接着和我们聊起这边的气候环境。老人家指着眼前的嘉陵江说,这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啊,好地方啊。这个时候要搁我老家,都能在冰上行走了。
先生闻言开口,听您这口音,您老是东北的吧?老爷子笑着说,是呀,我辽宁抚顺的。知道不?
老爷子很是健谈,不待我们做出回应,便自顾自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东北冬天捕鱼的盛况。
老爷子说,你们是不知道啊,我们那冬天捕鱼才好玩呢。我们一般夏天都不捕鱼,要到冬天。那时候水都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就在冰上面凿一个洞。那家伙,憋了好几个月的鱼,他们缺氧啊,一看有个缺口,那叫个争前恐后,奋不顾身啊,直往外蹦!
老爷子说到激动处,连用了两个成语,还手舞足蹈的。我们在一边听着,脑海里,那个画面顿时就出来了。心里不禁生出一种丰收的喜悦,仿佛亲眼看着那鱼源源不断地蹦入自家渔网中。
老爷子讲的唾沫横飞,意犹未尽,完了又讲到这边的气候地理,人文历史,从南讲到北,从辽宁到四川,到最后竟是给我和先生普及了一堂中国地理兼历史课。
我和先生一直含笑听着,偶尔回应几句。心中隐约佩服这老爷子学识渊博,比之一般的年轻人,强太多了。我问,老人家,您老是教书育人的嘛?
老爷子闻言,不好意思道,哪里哪里,我就是平时爱看点书,喜欢研究历史。我以前就是个钢铁工人。
这老爷子是真的健谈,说到自己,又开始滔滔不绝了。 他说起自己原本是辽宁某国企员工,后来改革下岗,前两年才退休。说到改革,似乎说到老爷子的痛处,又开始巴拉巴拉讲了很多自己的经历。
我和先生一直听着,虽然听了很久,却不觉得无聊和厌烦。这个时候的我们,也开始明白眼前这个老人,他,心里有太多话,想要和别人说。
从老爷子后续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老爷子之所以从辽宁跑到这边,是因为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了这边公务员,在这边定居了。三年前老爷子退休后,他儿子不放心他自己在老家待着,就把他接过来了。
我问他,您在这待的习惯吗?老爷子说这地方好,山好,水好,气候也暖和。完了还加了一句,都挺好的。可是问他待的习惯不习惯,他没说。说到后来,他的情绪隐隐有些意兴阑珊了。
我心里隐隐感觉到点什么,我说我也是外地来的,两年前来的。老爷子一听,眼睛一亮,问我你是哪人。我说自己是山西人,也算北方人了。
老人看着我,连说了两遍,好啊,我们都是外地人,纯外地人。
外地人,这话说的没毛病,可我听着,总觉得有种悲凉。也许是我年轻,还不懂这种感情,许是到了老爷子这个年纪,估计就该懂了。
告别了老爷子,我们一家三口继续沿着江边散步。我说,等你休假了,有空陪我回趟老家吧。
先生说,好!
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