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学校开展庆三八活动,我有大半天时间不在学校。晚上八点多,忽然看到一位家长的微信留言,大致意思是说他女儿L的衣服被同桌的男同学C用墨水搞脏了,加上以前这个男孩摔过他女儿的眼镜,他很生气。希望我调查并解决今天的事情。
因为T同学从入学以来就活泼调皮,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我多次对他进行教育,效果不太好,就跟家长沟通过几次,希望能够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他明是非,知对错。今天的事,我想还是让家长先了解,再教育就可以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事情的结果却让我颇感意外。
我看到L爸爸的私信留言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然后立即跟T同学家长发了个消息截图,让他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问清楚后跟L同学家长沟通一下,看看该怎么解决,下周一我再给他们调个座位,把他们分开,以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说实话,在发截图时我想的比较简单,就是让T爸爸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然后相机教育他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但很快T爸爸就回了一条消息,大致意思是让我不要偏听偏信,下周一我们一起到教室去调查清楚事情经过,然后再说解决办法,语气之中充满了抵触情绪。我大感意外,立刻想到是不是这件事不怨T同学,而是L同学的责任?
于是我又联系了副班主任王老师,问她这件事情的原委。王老师说今天她已经在教室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处理,主要责任还在T同学身上,她让L同学回家先洗衣服,如果洗不干净,就让T同学带回去给她洗,如果还洗不干净,就给L同学赔件衣服。说完,王老师说她看到L同学爸爸在班级群里发的脏衣服图片和信息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T爸爸是已经在群里看到L爸爸的发的消息了,心理可能有些生气,虽然L爸爸没有点T同学的名字,但他却心里清清楚楚,而且其他家长可能也知道做坏事的是他儿子,所以跟我说话的语气与以前大相径庭。
唉,这件小事就这样变大了!我立刻觉得自己刚才处理的方式不太合适。因为我没有看到群里的消息,就先联系T爸爸,让他觉得既没面子,又受委屈。于是,我在责怪自己的同时,也有些责怪L爸爸。我们以前开家长会就说过,如果孩子们之间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家长们要冷静处理,不要在班级群里公开这些事,让矛盾激化,大家都应该以包容心相互体谅,或私下联系老师帮忙解决,以免激化矛盾。
今天L爸爸的做法就很不冷静,也很不合适。于是我又跟L爸爸进行联系,请他以后注意。谁知这个几乎没有交流过的家长也有些怨气,他觉得去年就跟我说过不想让T同学跟他女儿坐在一起,我前几天又让他们坐一起了,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再次提出调位要求。我跟他交流了半个多小时,解释孩子们又坐到一起的偶然性,希望他理解老师,也能包容调皮的孩子。关于调位的要求,下周我还要看看怎么安排更合适。因为调座位也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调位之前要考虑前后左右几个孩子的表现,尽量找到性格互补,学习能互相促进的同桌,这样对每个孩子才能公平公正。
半个小时的交流,让我感觉这个家长态度有所改变,语气也和缓了一些,我就再次明确表示请他以后注意不要在群里公开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尽量先私下联系老师,请老师帮忙解决,不要激化矛盾,然后又说下周给L同学调位。
这次的沟通就这样结束了。我又跟T爸爸进行了文字沟通,表明了自己今天跟他联系的初衷,是希望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让他学会与同学相处,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成长。
反思今天的事情,我确实有几点处理不妥:1.看到L爸爸不够冷静的发言,我开始不够重视,没有同理心,觉得这对两个孩子来讲不是什么大事,家长不该小题大做。2.没有事先跟王老师沟通,对事情经过和结果还不了解就贸然联系家长。3.跟L爸爸交流时自己也不够冷静,使家长情绪有些激动,可能让他们觉得我对他们不够尊重,致使沟通不畅,结果大家都不愉快。
希望今后引以为戒,用心处理每一件事关教育和尊重的矛盾事件,让家校沟通更顺畅,家校协同育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