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对不起。”一话最早出自太宰治早期的作品《二十世纪旗手》。 《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颓靡残败的一生正应了这句话。
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多次借鉴了这句话:松子的作家情人“经常很认真地说自己是太宰治转世的”,在几番作践松子和自己后决定卧轨自杀前留给松子的字条上写道:生而为人,对不起。松子临死前在破旧独居小屋的墙上重复书写:生而为人,对不起。
这句话听起来十分消极颓废而令人困惑:生而为人,有什么好道歉的?为什么“对不起”的理由竟然是“生而为人”?人生中有那么多乐事,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颓丧?这看起来像是常常45度角仰望天空者的无病呻吟。事实上,作为旁观者或许无法理解,但处在主人公所在的境遇,便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悲凉。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在小说发表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了。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太宰治的一生确实十分具有戏剧性:他出身豪门,父亲是贵族院议员;他一生立志文学,曾师从井伏鳟二等小说名家;大学时代曾积极投身左翼运动,却中途脱逃;五度自杀,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情人投水自尽。《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的一生,其实就是太宰治一生的写照;叶藏的所思所想,也是太宰治的心路历程。正如史铁生曾说: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
叶藏从小体弱多病,幼小而敏感的心灵不断窥视着相互欺骗、自以为是的人类。人性的虚伪、庸俗、狡诈、自私、冷漠让叶藏深感恐惧。他孤独而绝望,对人类小心翼翼地施以卑贱迎合的态度。他通过扮演“小丑”,伪装成一个“笑面人”来逃避自我。他可以逗乐别人,也“吸引”了一些女性,但事实上,“对人类,我始终心怀恐惧,战战兢兢,而同为人类的一员,我对于自己的言行举动更是毫无自信,只能独自将懊伤偷偷锁进心中一隅,抑郁、神经质,统统深藏起来,同时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乐天模样,逐渐将自己改造成一个装疯卖傻的怪人。”对自己的无能和“罪意识”,对“人类”的恐惧和失望,使他认为自己不配作为一个人而活着。他有过几段情史,交过所谓的“朋友”,也追求过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但最终一切都以最糟糕的形式结束,被送到疯人院,走向了毁灭。
小说还有一个译名是《失去为人的资格》。叶藏一生都活在抑郁阴暗之中,始终觉得自己“失去了为人的资格”,让人唏嘘。而这种病态的人生,其实是有渊源的。
太宰治是家中第六个儿子,父亲十分忙碌,母亲又体弱多病,他是在叔母和保姆的养护下长大的。从小父母的缺位让他有着寄人篱下的孤独和哀痛。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寄人篱下的阴影中小心翼翼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敏感而自卑,缺爱让她内心十分渴望爱。太宰治渴望被爱却又无法得到爱的痛苦在孤独中渐渐放大,他感到自己被外界排挤、被世界抛弃。而这也给了他机会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和人类。他看到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于是感到被世界拒绝的太宰治也拒绝了这个伪善的世界,他变得纯粹而极端,愈发把自己和世界隔离开来。
叶藏的人生和真实的太宰治的人生如出一辙。他对人类恐惧,但又渴望被世人接纳。于是他才用“丑角精神”去要求自己,用伪装出的笑脸不断取悦迎合别人,对别人的要求全盘接受,不加以抵抗。但是虚伪的外表不能说服内心的自己,他害怕被世人揭穿,于是在懦弱中不断自我否定,最终走向了毁灭。
但叶藏内心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一点光亮的。书中写道:“我,极度恐惧着人的同时,又无论如何无法对人死心。”小说的最后,酒吧的老板娘说:“我们认识的叶藏……也还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呢。”可惜的是,叶藏从未感到过爱。
如果你不能理解叶藏的性格和悲剧,那你可能也无法理解《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生的惨绝不堪。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半点不假。松子的确很可怜:当老师时,被人诬陷盗窃离职;在家里时,父亲只疼爱病弱的妹妹而忽视自己;在外闯荡时,先后遇到五个男友(落魄才华作家、才华作家敌人、害她入狱的小野寺、理发师、曾经诬陷她的学生)却被暴力对待,一次次被抛弃,做过脱衣女郎、浴女这些不光彩的工作最后都是一场空;就连结局,都是在变成一个蓬头垢面肥胖臃肿的丑老太婆之后被小混混恶棍打死。惨到让人心疼。但松子也的确有“可恨”之处:不爱惜自己,轻贱自己,付出自己最炽烈的爱给不可靠的人,性格冲动起来甚至会掐着妹妹的脖子,因杀人而入狱。但是,松子却也是龙洋一口中那个“神”。
很多人不喜欢松子。她在生命的最后反复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有的人就说这是她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他们认为松子性格扭曲、三观不正,松子不懂得自尊自爱,松子只是男人的依附品。她对爱不懂取舍,来者不拒。豆瓣高票短评中有一句话:“她不明白人生失败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舍弃自尊来博得并不值得拥有的所谓爱。”但站在松子的角度,或许正如影片中所说:“她只是不想一个人。”
松子和叶藏是不同的,松子一直在追求爱却一直与幸福失之交臂,叶藏却是在拒绝和自我埋葬中走向虚无。但他们又是相同的——都是在极度缺爱之后极度渴望却又无法得到爱。松子每次陷入绝望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人回答。他们内心脆弱敏感,神经质地绷着一根弦,一触碰即断。
松子的悲剧来源于失败的家庭教育。她从小不被重视,渴望得到父爱,可是父亲只关心病弱的妹妹。松子偶然发现自己的鬼脸能博父亲廉价的一笑,便习惯于做这个鬼脸,以致于留下了后遗症,还害自己丢了工作。
不被父亲认同,幼小的心灵里也就埋下了不认同自己的深根,并影响了她的一生。之后的人生,从来害怕自己孤单一人,因为自己不认同自己就无法存活,所以,只能靠和别人在一起,来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坚持着活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她会死心塌地爱上那些渣男,宁愿付出的是被打被骂舍弃贞操的代价。因为在跟那些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确实是真的相爱过的。当然,也正是这种得到认可的追求,让她在一次次站在悬崖边上之时都鼓足勇气活了下去。这种对生的热爱与渴望,是身临她的那种处境的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既不是教我们去“勇敢追逐爱”的正面教材,也不是劝诫我们“不要把爱情浪费在注定会毁灭你的人身上”的反面教材,所以,我并不认同松子这种牺牲自我的爱情,但我很欣赏松子这种付出爱、不轻易放弃生命的坚持。
不论是《人间失格》还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当中都传达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叶藏和松子的人生观也无法让人苟同,于是有人就问,读这样的作品究竟意义何在?
一个知友答道:“对于迟钝而健康,兴高采烈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那些敏感而柔弱的人的世界的。”“你们赤足若无其事走过的地面,对我们而言则铺满被烧的通红的石头。”
看这些作品不一定要从其中看出个所以然来,也不用背上新的价值观,更不用谈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有时候,仅只是感受一下别人的世界,都会感到震撼。
且不说世界上定有与主人公命运相似的人存在,叩问我们自身,无法在书中找到共鸣,莫不是一种幸运?未曾经历,所以坦然。
若以中学时代做阅读理解的态度来说一下我的感受,这两部作品都体现出童年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对人格完善的重要性。
叶藏和松子都是讨好人间的小丑,叶藏戴着面具逗人乐,松子做鬼脸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在我看来松子身上,其实也有一种“英雄”主义。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无法确定松子是否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但她的确几番在濒临绝望之后又活了过来,继续付出自己的爱。或许这种做法是盲目的,但这样的勇气,对生的本能的渴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她正是“憧憬着白雪公主或者是灰姑娘这样可爱的童话,可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明明希望变成天鹅的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浑身漆黑的乌鸦。”
生活中虽有讨好人间的小丑,却也有真诚坦然的天使。但愿每个人都能被人爱,也能爱别人;知人也自知,永远自信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