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很开心可以花上周日的大部分时间来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觉就是很舒服,安静的舒服。可能是我阅读了A.J.FIKRY和他身边亲友的生活经历。我想,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此吧。我们总能在别人的生活或者三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抑或是很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有这样的一块新大陆。
小说开篇就让我一度想要弃书了,A.J.的傲慢让我无法接受,即使他博览群书,即使他头上有光环。之后他改变了,伊斯梅这样觉得,小镇上的其他人也这样觉得,A.J.变得比较平易近人,变得可以令读者接受了,也让他的生活发了转变,小说也可以进行下去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书中其中一个令人较深刻的就是艾米对婚姻的不将就。阿米莉娅相信,情意不投的话倒不如自己一个人。没错啊,我们的婚姻就不应该将就的。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年长,始终都会面对这婚姻的问题。(其实也不一定要面对的,谁规定婚姻就是人生的必经历程呢?可能是几千年下来的沉淀或者人类发展的历程也令我们的思想有了这一个天经地义的定位?)不单止婚姻,恋爱也应如此吧。总不能高大威猛,面容姣好就令能爱上对方吧。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个指标啦。
我想情投意合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何谓情投意合呢?对对方有感觉这可能就是情投吧?意合呢?对方那宽阔的肩膀会让你有安全感,或者是对方的幽默令你总能感觉到开心?书中的“美国英雄”会让艾米有安全感,但艾米始终还是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双方并没有共同的话题,更不用提意合了。有着不幸婚姻的伊斯梅就是后者,我想。丹尼尔的帅气达到了少女心中的标准,他那由学识支撑起的幽默总能令伊斯梅感到开心。但是或许伊斯梅并没有考虑到丹尼尔的肩膀是否够宽阔或者踏实才会丹尼尔。
书中让我再次感受因为思想碰撞从而产生的爱情。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因书相识,因书产生交集,再因书产生共同的话题,从而有了思想上的交流,最后相伴一生。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因为这会是很有意思的生活吧,“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他们会一起走过多少个世界啊!我想,这大概就意合吧。而且我一直都相信,思想能产生共鸣,三观一致的感情才是最美好最稳固。
感受着这本书的爱情生活,我再次感受到读书真的会令生活有意思多了。至于读书的方式,就如书中提到A.J.对看纸质书和电子阅读的看法,我认为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看电子书,我们都能享受阅读的好处啊。因为我们总不能只看到一方的优点而忽略另一方的,只放大一方的缺点而认为另一方的不好可有可无。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看纸质书,但我经常看电子书。因为电子书的方便会让你感觉到科技发达真好。
书中的书名真多,不多看点还真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继续看着有意义的书总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