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知道什么吗?我什么也不知道。如果有个乡下人来问我问题,我会反问他事情的终始、本末、精粗而一直推进到底。
知识点:
用现代的话说,这叫“清空”“格式化”,把自己原有的主观经验和知识充分地开放,不带任何偏见地吸收和整理信息。
孔子先清空自己,然后叩问老农,把事情的正反两面、开头和结尾、本质和现象、不同的立场观点、不同的说法充分吸收进来,再做周密的分析与综合比较,最后把问题的关键找到,最终给出合理答案。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图画,我也要完了啊。
知识点:
孔子这里是在自己生命的终结之前,发出的一声浩叹。他借凤至图出来比喻,意思是说我的生命快要终结了,天下太平的盛世我是看不见了。
9.10 子见齐(zī)衰(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gǔ)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看见穿戴丧服的人,或者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人,眼睛看不见的人,跟他们相见,即便比自己年纪小,也一定会起立相迎。如果经过这些人身边,一定躬身轻步急走而过。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回喟然感叹:老师的道德文章,我越仰望它越显得崇高,我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刚刚看它在我前面,转瞬之间又出现在我身后了。
先生循循善诱以教人,用文献学习让我更广博,又用礼来规范我的行为,我就是想停下来也不可能。让我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力,似乎已经能够立于某个高度,但是想要再前进一步,又不知道如何着手了。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弟子们预备后事。病转好一些后,孔子说:子路做这种行诈的事情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准备后事,明明我没有家臣还非要装作有家臣。我这是骗谁呢?欺骗上天吗?
而且,我与其由家臣操办后事,还不如由你们几个弟子经手。即使我死后无法得到卿大夫的葬礼待遇,难道我还会死于道路无人问津吗?
-----在求学道路上,有没有遇到让你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问?
我感觉是我学习的任何一门学问,每过一段时间再看都有新的认识,都有那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在爬山,爬到山顶看到独特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更高的山峰,即使你征服了那座山也一定还会出现下一座,因为所有的学问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并没有严格的划分,还因为人的视野是会变的,无论身在何处只能看到眼前,身一动眼前也就变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无论是知识的内涵还是外延,都是无限扩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