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论语·季氏》
孔子说:“侍奉君子要注意避免犯三种错:还没有问自己意见的时候就抢着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自己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此时适不适合说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第一种错误其实就是自己比较急躁,什么都抢着说话,别人还没有发表完观点自己就抢着要说,或者别人根本来没想着要问到自己了,我就急不可耐地觉得自己啥都知道,赶紧把问题回答了就好了。
还别说,这样的问题真不少,不管是在平时吃饭也好,或者聊天也好,甚至在一些重要问题的发表当中,我自己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要是和普通人在一起大多数情况大家就会相互抢着说自己想说的。但是如果和君子在一起大部分情况下对方就会让我说,然后对方默默地听着我的发言和看着我的情绪,如果最后看到我眼神里都是固执,也听不见别人的话,对方也就不会说了,因为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想知道别人的答案,我觉得自己都懂了,这不仅是急躁,更是自大。
其实有时候一个话题大家抛出来正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人与人的区别主要就是在对问题的见解上,在不同的人看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聆听别人的观点,即使自己知道也不应该去抢别人的发言权。或者自己轻易下定论去决定一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种标准。
最近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经常会讨论到哪里的小龙虾好吃,吃小龙虾是不是健康。有的人回答问题就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会听听大家的意见,有的人就是主观地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有人认为吃小龙虾是不健康的,有人认为现在小龙虾都是养殖的,都还是比较健康的。不管是哪种观点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孔子说的,别人没有问到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抢着回答,也应该听听他人的观点。
核心的问题不在问题本身,而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及我对他人理解这个问题的好奇心是否存在。健康不健康都不重要了,反正都在一起吃了,主要在于我有没有耐心聆听他人来说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讨论中展现出的是一个人的认知,一个的胸怀,一个人内在到底是一颗怎么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