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黄庭坚和苏东坡一起并称“苏黄” ,苏和黄亦师亦友,互相戏谑,黄庭坚因为字体瘦长,被苏轼戏称“树梢挂蛇”。黄庭坚不甘示弱,称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那是因为苏的字体比较宽比较扁而已。
当时许多北宋文学家都学佛修禅。黄庭坚拜晦堂祖心为师,跟他参禅。禅法实在是太玄妙太高深了,即使黄庭坚聪慧加上努力,也难以达到那种境界。有一天,晦堂祖心与黄庭坚在山里游玩,满山都是桂花,风动桂花香,祖心问:“你闻到花香没有?”禅法中,这是开示的提法。黄庭坚说:“闻到了。”直接回答,已有参悟的意味。祖心说:“我所见到的和闻到的,和你一样。我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你的了。”意思就是,世界原本如此,能看到身边最平易的事物,能闻到最平易的味道,就是自然,也就是禅法!
黄庭坚也因此开悟。所以有了以后的千古佳话《花气熏人帖》
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花气熏人帖》纵横淋漓,自在挥洒,不独笔法精奥,更难得的是禅思与世情交织,笔意与诗心脉合。
“花气熏人”,自然的花香袭来,“欲破禅”,不就是参透禅的玄妙了吗?
人到中年,也好似八节滩头上水船,人生起伏不定,艰难前行,以为世故老成,原来春天还能激发内心的诗情,花香熏人,自然本真。
花气熏人已破禅~芬芳的花香让人微醺迷醉,仿佛快要破除平日里那苦苦修来的禅定功夫,人到了中年,心情却能被花香所感动,这是黄庭坚自嘲,还是一种禅的超越呢?然而,没有这种超越,哪来千古佳作《花气诗》和传世珍品《花气薰人帖》呢!这恰恰体现了北宋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境界。
这种生活态度和境界到了我们现代,是不是也应该有所领悟呢?
我们周围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常常把我老了挂在嘴边,然后不再接纳新事物也不主动学习新的东西,周遭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不再新鲜好奇,不感兴趣不为所动。更闻不到花香,失去了青春的活泼,忽视了世界上最平易的事物所存在的美好。
如果有禅师的开拨是不是能够顿然醒悟,重启新的生活呢?
春天不久就可以来了,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啊?
吉光片羽之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