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理浅说》(36.1)
卷四 认病捷要总诀(一,1)
疾病常常依症形来归类。认病捷要总诀(一)有十六类病辨认要诀,病因分析和治方。辨病循方证,熟悉不同方对应之病症,识病便唾手可得。
1.发热类。(1)外感。自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2)内伤于食。平胃散加消食行气之药。(3)热伤于里。白虎汤加桂枝、干葛。(4)邪入少阴。麻黄附子细辛汤。(5)素禀不足,元阳外越。吴萸四逆汤。(6)内有热。人参败毒散加芩、连、栀子。(7)素有疾,元气不固。理中汤、六君子汤等。
2.疟疾。(1)邪在三阳为病。小柴胡加桂、葛。(2)邪在三阴为病。理中汤加柴、桂。(3)病在阳明。白虎汤。(4)病在太阴。理中汤。(5)食疟。平胃散加楂曲、柴胡。(6)脾阳外越,似症而实非疟。吴萸四逆汤。
3.鼓胀。(1)阴邪伏于中而闭塞清道。理中汤或吴萸四逆汤。(2)脾阳不固,发散于四末。理中汤加西砂。(3)元气涣散。如理中、回阳之类。(4)阴乘于上而作。阳旦汤、潜阳丹。(5)水散于皮肤。五皮饮。
4.积聚。(1)瘕症。当归补血汤加桂、麦芽。(2)癥病。三物厚朴七气汤。(3)宿食积聚。平胃散加大黄、莪术。(4)痰湿积聚。桂苓术甘汤,理中汤加砂、半。(5)血积聚于下焦。五苓加桃仁、红花。
5.痰饮。(1)胃阳不足以行水。温中,理中汤。(2)火旺而津枯。鸡子黄连汤。(3)阳不足。宜温、宜补。(4)阴亏火旺。五味子汤、养血汤。
6.咳嗽。(1)外感。小青龙、麻黄汤。(2)饮食为病。平胃散加麦、曲。(3)元阳外越,阴气上干清道。吴萸四逆汤。(4)肺为寒痰闭塞。苓桂术甘汤加细辛、干姜五味子。(5)肺为火逼。泻白散中加苏叶、栀子。(6)肺燥血虚。补血汤合黑姜甘草汤、加五味子。(7)脾阳不运。理中加砂、半、吴萸、茯苓。
《伤寒论》的伟大之处,是建立了六经病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人运用时机械地讲方与证的对应,丢弃隐藏其中的医理,弃医存药,将中医的灵魂与肉体进行分离,背离了仲景的初衷。(黄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