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选择性必修下册《茉莉香片》-绝代有佳人
一、阅读任务
1.以“从这些诗歌中,我窥见了中国古代女性 的一面”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本专题诗歌的理解。
2.结合相关背景,深入理解诗歌,与同学讨论:诗人创作的这些诗歌,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感怀?以表格形式列出你的学习成果。
3.试梳理总结诗歌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各举一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二、文选目录
1.《诗经》二首《载驰》《硕人》
2.《山鬼》/屈原
3.《陌上桑》
3.咏贤女诗三首《东海有勇妇》/李白 《佳人》/杜甫《明妃曲(其一)》/王安石
三、文选评价
文选围绕“绝代有佳人”的主题,选取了从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形式,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古体诗,对学生把握诗歌发展进程有指导意义。
四、文本细读
1.《诗经》二首 《载驰》《硕人》
(1)《载驰》
【原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翻译】
我策马而来,吊唁卫侯,驾车路途遥远,终于到了漕地。来劝阻我的许国的大臣也跋山涉水而来,因此我内心开始忧思。
大家都不赞成我,(但我也)不能回去。比起你们的不善之谋,我的计谋还算切实可行。
大家都不赞成我,(但我也)不能回去。比起你们的不善之谋,我的计谋还算是灵活变通。
爬上那边的山丘,采贝母草(治疗忧郁)。女子忧思故国,也有其道理。许国的大臣反对她,(这样做)不仅幼稚而且狂妄。
我在郊野上行走,(看到)茂盛的麦田。向大国求告,依靠大国来救亡!许国的各位大臣,不要再反对我了。你们主意众多,不如我跑一趟。
【翻译要点】
1.找到不需要翻译的语助词“载”、“言”,明确翻译内容。
2.翻译时注意动词的主语,注意补充省略,明确翻译方向。
3.“既不我嘉”是否定句导致的宾语前置句。
【重点实词】
①嘉:赞许、赞同 ②反:同“返” ③视:比较 ④臧:善、好 ⑤陟:登上 ⑥因:依靠
⑦极:至 ⑧尤:反对
【阅读问题预设】
1.许穆夫人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
2.许穆夫人凭什么去齐国搬救兵?
答: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
3.许国大臣们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链接-备课参考】
1.《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
颂曰:卫女未嫁,谋许与齐,女讽母曰,齐大可依,卫君不听,后果遁逃,许不能救,女作载驰。
2.许穆夫人:中国首位爱国女诗人(李云贵)
一首《木兰辞》让国民记住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她忠孝节义,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击败外敌入侵而流传千古,可歌可泣。
不过,若提起爱国女英雄,花木兰并不是史上第一位。《诗经》中留下作者名字的仅有几位。许穆夫人以她超群的诗才、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深厚的爱国情怀彪炳史册,成为千古第一女诗人,更是后世女子的表率。历史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了这位传奇女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庶子卫昭伯之女,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妹妹。春秋之际,卫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忧,思考着如何为国效劳。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那个年代,诸侯各国的通婚联姻十分常见,带有明显的亲善和结盟性质。
在许国重礼的打动下,卫懿公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许穆夫人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从国家安全考虑,认为许国弱小,离卫国又远,一旦卫国受到攻击,许国没有力量前来救援。而齐国强大,又是卫国的近邻,如能嫁到齐国,卫国遇到什么危难便能得到齐国的救助。但卫懿公固执己见,仍把她许配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发动对卫国的入侵。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卫国遗民渡过黄河,逃到南岸的漕邑。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一直怀念着卫国。当她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痛彻肺腑,恨不能插翅飞回卫国,跃马疆场抗敌复国,报仇雪耻。她去请求许穆公援救卫国,许穆公胆小如鼠,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回到卫国后,经反复考虑,招募百姓4000余人进行训练。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并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戍漕邑,又派自己的儿子无亏率兵3000人、战车300辆前往卫国。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北狄,收复了失地。
这位许穆夫人,也是一位在《诗经》中拥有《鄘风·载驰》《卫风·竹竿》和《邶风·泉水》三篇诗作的作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鄘风·载驰》。诗云:“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是许穆夫人创作的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抒情诗,抒发了她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表现了一位远嫁的贵族女子的母邦情。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漕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此诗。全诗共四章,一、三章各六句,二、四章各八句。第一章交代本事;第二章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第三章矛盾渐渐缓和,诗的节奏渐渐放慢;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一首诗,把女诗人对自己国家的大爱、骨肉的亲情、旷远的胸襟和果敢的担当表达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振聋发聩,令人动容。
(《山西妇女报》)
3.明朝吕坤著《闺范》四卷,在卷一《诗经》部分,详细的注释了这首诗。吕氏感慨于许国人泥经,未能通权达变,赞叹了许穆夫人以义裁情,终不敢归。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音薄草行】涉,【水行】我心则忧。【宣姜之女,为许穆公夫人。闵卫之亡,驰驱归吊。方行而许大夫追之,夫人知其必以不可归之义来告也,故忧之而作此诗。】○既不我嘉,不能旋反。【回卫】视尔不臧,【善也】我思不远。【思不离心】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音蔽止也。大夫既至,果不以我归为善,而我亦不能济水而还卫矣。尔虽不以我为善,而我心终不能止也。】○陟【音直 登也】彼阿丘,言采其蝱。【音蒙 贝母】女子善怀,【好思】亦各有行。【道理】许人尤之,【罪我】众穉【音致 少年】且狂。【既不得归,而思终不已。故其在途,或登高以舒想,或采蝱以解郁,女子苦思如此。亦各有道,许人但以我为非。盖少不更事,且狂妄自是耳。】○我行其野,芃芃【音蓬】其麦。控【告诉】于大邦,谁因【何人可托】谁极。【何邦可至】大夫君子,【哀告】无我有尤。【幸无罪我】百尔所思,【为我百方谋虑】不如我所之。
按卫懿公为狄所杀而灭其国。其子戴公,庐于漕,许夫人之兄弟也。国灭君亡,同胞骨肉,不得归家一吊,情可悲矣。先王之制曰:“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未尝思及于大变也。许人泥经,不害其为守礼之过。而夫人竟不敢归,可谓以义裁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