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广东,不能不说广东人的汤,那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记得一家人到珠海平沙的第一天晚上,单位在海滨酒家为我们接风,吃饭时上来的第一样东西不是菜,而是汤。那一碗从一个大瓦罐里盛出来的略带黄色、几乎没有油花,但又香气扑鼻的汤,广东人叫老火靓汤,是我喝的第一碗广东人煲的汤。
广东人的汤,绝大部分是煲出来的,当然也有滚(煮)出来的。来广东之前,喝过最好的汤是海带汤。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九八O年七月,在县城一中参加高考,天气炎热,暑气十足,学校在食堂置放了好几大桶海带汤,不用钱,随便喝。在那个年代,有点肉味但不见肉的海带汤,已经是我们贫困学生的奢侈品。
说到广东人煲汤,那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开始,我以为只有酒楼和餐馆才有煲汤,后来才知道,隔壁邻居,左邻右舍在家里也煲汤,而且是饭前喝汤。不仅排骨可以煲汤,鸡、鸭、鱼、羊、猪及牛等等食材,都可以配上不同的我都基本上叫不出名字的草药或其它食物和植物,都可以煲出对他们来说很有名堂的靓汤来,什么“五子毛桃汤”,“地胆头汤”,“土伏龄汤”等等,层出不穷。而且,每一种靓汤,都有其固定的功效,有祛湿的,有散热的,有滋阴的,也有益肾壮阳的,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广东人喝汤不叫喝汤,叫“饮汤”。所以,每次在餐桌上,一坐下来,开始吃饭了,就会听到非常客气的“饮汤,饮汤,饮汤先”,或者“饮一碗汤先”。即使有个别客人迟到,都会留下一碗汤。这叫饭前饮(喝)汤,喝完汤才开始上菜喝酒。一般来说,一煲汤,基本上每人一碗,有个别还想喝的人会主动问服务员,还有没有,若有,会递过汤碗,要求加汤。分装完罐子里的汤后,服务员还会把汤渣捞起搁置在大盘子上,不管有没有人吃,都会在桌子上放上一段时间,一则有客人想吃,二则清楚的告诉你,这煲靓汤是有料的。
所以,吃在广东,广东人喝汤的讲究和认真,那应该是举世无双,天下闻名。记得当年去南非,在去好望角的公路上,大巴车停在公路上,给两只一前一后过马路的大草龟让路。那个已经和我们很熟悉了的导游就戏笑着对我们说:“在广东,这两只草龟肯定被你们煲汤了。”我身边的广东朋友居然非常肯定地回答:“那当然,当然。”
对我来说,喝了这么多年广东靓汤,最难忘的汤,当属二十几年前在斗门马山村喝的“龙虎凤”汤。之所以说难忘,首先是地方。如果没有人带路,那是一个鬼都找不到的地方,不仅偏僻,而且破烂。偏僻到我后来路过那一带地方时,根本无法确定大致方向;破烂到我进去之后竟然想脱身走人。其次是味道,那是把野生毒蛇“过山峰”和果园自己养的老猫和老鸡肉混成一锅,配上相应药材,在柴火灶上,用荔枝和龙眼树枝文火煲煮七、八个小时,才启锅喝汤食肉。
我至今都想不明白,当时那个精瘦的果园主人是如何把毒蛇、老猫和老鸡那些特殊味道去除,又如何混煮混煲,让汤变成香气浓郁的靓汤,让肉变成肉味淳正的香肉。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已经变成一般都不问吃的是什么东西了,反正没毒就行,好吃即可。所以,尽管吃了一半时,有人说猫肉,我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主动喝了一杯石湾米洒后,又挟取一块肯定是猫肉吃了起来。
席间,陪同前行一起喝“龙虎凤”汤的哥们,大谈特谈这种汤的滋补功效。我十分清楚,这些食材不仅难觅,而且烹调也实属不易,但对其功效始终持怀疑态度。但只要好味好吃,既来之则食之。与广东人对吃什么都有养生滋补功利的态度不同,我只是出于好奇和好吃,有时也碍于面子,基本上不考虑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才三十几岁,身体好得很。
除了“龙虎凤”外,还有沙虫汤和禾虫汤,都是印象深刻。后来,为了鼓励不敢喝的人喝这两种靓汤,我都采取先装没有虫子的汤,待朋友喝了以后再慢慢解释,争取让人接受。但是,总有少数人“打死”都不吃,将广东靓汤拒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