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改变是一个人最迷人的地方。
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某个男孩子小时候特别调皮,甚至可以用“坏”来形容,门门功课亮红灯,打架斗殴也是常事。不过故事有转折,后来到了高中,突然性格大变,不知是成熟了还是怎样,开始用功读书,对曾经迷恋的坏事情不再感兴趣,只专注于学习。这样的人,往往最后发展到学习成绩还不错。因为和以前坏到极致的表现形成巨大的反差,众人对他现在的样子也更容易刮目相看。
变化后的这个坏小子在大家眼中就是足够迷人的!
相反,小时候就是天才的例子也为数不少,神童方仲永(约1020—1087)北宋金溪(今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为生,幼年天资过人,成人后为普通人。公元1025年(北宋天圣三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声名鹊起,其拿手好戏是“指物作诗”。城里人为了一睹“神童作家”的风采,纷纷邀请方仲永的父亲进城作客,有人甚至愿意为此支付好几吊铜板的价钱。公元1043年(北宋庆历三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这样的结局不知是不是大众想看到的。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种“我倒是要看看这个神童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态度去冷眼旁观的,这也多是这个社会的样子。
这样又引申到社会性的问题上。大部分人都并没有希望你能过的好或者真心地祝福你已经取得的好成绩,这是区分真朋友与假朋友的一个重要标志。
回归到人的改变这件事情上。我们之所以会改变,要么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要么是自己思想的触动。这两种原因都有可能激发好的变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是我们常言的一句话。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劝谏说:如果克制力不好的话,就不要到糟糕的环境中去;如果想让自己进步起来,就到进步的环境中去。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受用,说二流三流的大学出来的学生和一流大学出来的学生比差在哪里。文中直言,很多公司的门槛直接就是985或者211之类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那里出来的学生有一种精神在,是大学良好的环境造就的他们那种内在的精神。而二流三流的大学,环境却可能让原本积极的精神一步步消沉下去。
另一种引起好的改变的原因,是自我意识的升华。不管是通过一本书或者是一部电影,抑或是一个人的一段话让人突然间觉醒,都是好的。
所以说,一成不变地保持优秀真的让人敬仰,但不得不说,一步步变好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同样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