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又买了一堆我看起来需要的东西,其实根本不需要。”
一股冲动购物之后空虚和后悔再次袭上心头,好像刚刚和客服聊了热火朝天的不是自己,小M拉着木华的手正准备说些什么,木华连白眼都吝啬给她一个,张嘴就说:“别和我说你又要剁手了,千手观音。”
小M刚刚燃起的悔过之心瞬间又跌入苦海。
没错,这个小M就是我。
随着桌子上堆着的东西越来越多,玩个电脑都得经过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把东西都垒起来才能勉强有个地儿,我才意识到我的生活可能出现了问题,所以我立刻上淘宝又买了一个简易折叠桌。
我现在这篇悔过书就是在这个折叠桌上完成的,真正让我意识到这些购物行为有问题的是,我不但没有因为购物而减少反而成倍增长的焦虑。
在整段购物过程中,我唯一感到轻松愉悦的时刻只有两个:没付款前和没拆快递前。
没有付款前,我沉浸在商家给我营造出的虚假氛围之中,“穿上这个你就能像模特一样充满魅力”,“拥有了这个你的桌面将无比整洁且有序”,“穿上这双鞋你走的不是路而是康庄大道”,“看到她的明亮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红润的嘴唇了吗,买了这套彩妆你也可以”,“还在节食减肥吗,你的爱豆都用这个运动器械拥有迷人身姿了”……
我所有对于未来的渴望都在此刻满足,我好像已经看到我拥有那些傲人资本时自信的模样。
没拆快递前的愉悦仅限于——从收到快递小哥的通知到拿到包裹,这是一种对于未知的、亲自挑选过的东西的期待,好像所有被迫接受生活“馈赠”的伤痛都在此刻治愈:“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说得好像不是,你,自己付钱的似的。
因为对于未来有太多的渴望,但是真正拿到手的又很少,所以在有限的经济状况下无限的购进各种看似需要实则鸡肋的东西,大到爱豆代言的手机小到微博推荐的文具。我并没有看到新手机幻化成爱豆的样子和我谈恋爱,也没有成为写一笔好字的手账大神。
于是,我更焦虑了,而新添加的这些焦虑恰恰是我自己花钱买回来的。
我买的东西越多我怀疑人生的理由就越多,最后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你说为什么,你假装努努力然后怀疑人生、投了几份简历失败了然后怀疑没有伯乐、偶然被陌生人不友善的对待然后怀疑这个城市容不下我、经历了几次失败然后怀疑自己就是如此一事无成。
人生有无限可能不是好喝但虚假的鸡汤,而是勾践尝的苦胆,是岳母刺在背上的字。
所以,
□ 停止用购物来麻痹自己,在下单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是立即需要吗?
2.能让生活得到什么样的改善?
3.起作用的周期是多长?
4.是否拥有重叠功用的物品?
一般情况下,第一个问题就已经把很多冲动购物、囤积购物行为扼杀在摇篮里了。问完这四个问题之后,你自己就有了考量,将不会被商家的幻象牵着鼻子走,而是真正的为自己购物。
□ 把那些魂牵梦萦的想要买的东西提高一个level,当作是个购物目标,这样既避免低质量的重复,又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后获得的将是一个远超预期的惊喜,生活也会因此而有了动力。
□ 整合目前拥有的东西,分门别类,可以的话做个记录,这样在购物的时候心里会十分清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那些长时间不用的东西做一个清理,可以旧物交换、也可以动手改造、或者直接扔掉,给那些真正想要的有用的东西腾出空间。
整理物品也是整理人生的过程,当身边的一切都有了秩序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没来由的焦虑会变得清晰。
最后,又到月底了,问个实际的,下个月还花呗的钱有着落了吗?
(做了手机壁纸分享给大家~比心~在文章最后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