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的千凡。
昨天,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很要好的一位朋友,离职了。
我这位朋友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北京工作近10年。去年11月,她带着家人从北京回到郑州,应聘到我所在的公司,我们被分到同一个组,工作上成了搭档,平时无话不谈。
上周二,她突然跟我说要离职,我有点吃惊,问她为什么。
她说,因为公婆不想在郑州了,吵着要回老家,两岁的女儿没人看,老公又经常出差,她只能辞职回去看孩子。
其实,我很理解她。
人到中年,身不由已,如果没有老人帮衬,工作和孩子真的很难兼顾。
在郑州打拼这十几年,如果不是我妈帮着带两个孩子,我和郑大夫(我老婆)必定会有一个人全职在家。
如果那样,我们不可能买房买车,更不可能定居在这里,也许早就灰溜溜滚回老家了。
随着年龄增大,你会慢慢看清生活的真相,谁都是一边用力活着,一边咬牙硬撑。
1、时刻担心失业
我今年43岁,公司里有很多90后和00后,和他们相比,我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占优势。因为有孩子的牵绊,有家庭的困扰,也有精力的制约,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当中,中年人就像一只土狗,依靠勤奋工作维持着仅有的一点自尊和体面。
时刻担心失业,把自己活成了惊弓之鸟。
都说35岁职场危机,过了35岁找工作难上加难,的确如此。
有一次面试,我和老板谈得很愉快,他对我的工作经验很满意,可是,当我说出年龄的时候,还是觉察到了对方眼神的犹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当在你2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当你在30岁出头年富力强的年龄,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好好做一项副业,以免将来年龄大了被生活反复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
2、时刻担心父母生病
我曾在文章中写过,人到中年,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孩子,属于父母,属于家人。
时光荏苒,父母老去却好像在一夜之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爸妈蹒跚的脚步,已经踏不出岁月的回响。父母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了压在孩子头上的大山。
上个月往老家打电话,得知我妈拉肚子好几天了,似乎很严重。
我不放心老家的医疗水平,立即决定,让我爸送她来郑州治疗。
到了郑州,郑大夫给我妈一量血压,发现高压低压都在90以下,人都快休克了。于是,赶紧输液。
郑大夫不愧是主治医师,在她的治疗下,不到一周时间,我妈身体康复了。
我后来想想有些害怕,如果她一直在老家治疗,错过了最佳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我妈就是这样,生病了从来不会主动跟我们说,怕花钱,怕给我们添麻烦,即使她儿媳妇是医生,她也一直硬扛着。
人到中年,最怕接到老家半夜来电话,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
因为工作和孩子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每一个坏消息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时刻担心孩子成绩
昨天,女儿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班里42个孩子,她排20名左右,属于中等。
我和郑大夫算是长舒一口气,因为我们一直担心女儿这次会退步。
虽然现在不提倡成绩排名,可是,家长总会千方百计打听。
回想起她刚上初一的时候,由于小学底子差,再加上不适应新环境,期末成绩陡然降到倒数第三。
那段时间,女儿很焦虑,经常大把大把掉头发,我和郑大夫也很焦虑。
后来得知,他们班里很多学生都在疯狂参加补习班,还有昂贵的一对一,学生内卷,家长更内卷,他们为了儿女成绩不惜下血本。
我释然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给女儿报过学科类补习班,除了之前报过舞蹈班和国画班,这两样也是因为疫情学了半截。
和其他家长相比,我们对于孩子付出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指望女儿丰厚的回报呢?
很多人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当你看到别人鸡娃,你很难保证自己不焦虑。
家长圈里有个“剧场效应”,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前排有家长站起来了,后排只好跟着站起来。
人到中年,孩子的成绩就像家庭的晴雨表,成绩好,全家喜笑颜开,成绩差,全家愁云惨淡。
宫崎骏说:“过了30岁,人生就不再是纵马奔腾,而是负重登山。”
年轻时曾以为自己前途无量,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普通人。如烟火红尘里一粒沙,被生活踩在脚下,被岁月磨平棱角,和曾经很讨厌的样子沆瀣一气,变得渺小而卑微。
人这辈子,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年龄已成为追在自己身后的猛兽,而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让自己步履维艰。
但是,你除了接纳能有什么办法。
相信我,人生实苦,关关难过关关过。生活如同升级打怪,随着前面的牛鬼蛇神越来越多,你也会战斗力爆表,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是千凡,43岁职场搬砖人,既分享自媒体写作,又分享成长干货,关注我,一起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