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22.06新精时力系统
今日主题:1-5 分析精时力曲线图
学习日期:2022年6月10日
1、[收获]我学(客观)+我思(主观)+正反栗子+我行:
1.1不断迭代
1.1.1[我记]谢谢秀老师展示了自己在日志基础模板上的迭代,用“歪个楼”来记录自己对知识点本身之外的想法和看法,类似于“想说的话”一类,用“正楼”来记录对具体知识点的解读。崔律说欢迎大家在精准理解的基础上对日志的模板进行创意和迭代。
1.1.2[我思]这个点好吸引我呀,能在规则之内随心所欲才是高手,我来回顾一下我的“我思”部分是怎么写的:
1.0版本:迭代无处不在,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不是套话倒是一句很实在的话,只要我们没有停止思考和行动那就可以无限迭代。
2.0版本:[检视]我迭代了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回答]:我也在迭代,刚开始计入训练营写日志有点笨拙,“我思”经常是将“我记”部分客观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写的比较简单。一段时间之后看了崔律上墙的日志里面提到了“检视”这种做法,就是主动去对标上墙的日志,检视差距,然后规划行动。这次迭代是给自己提供了一次除学习具体知识点以外深入思考的机会。
3.0版本:在1.0和2.0版本的基础上可以向秀学习,把除了知识点以外自己关注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比如崔律的PPT很美呀,崔律用了什么样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展示的具体知识点呀,去关注更多的细节,提醒自己去觉察更多。
1.2花时间摸索记录精力值的做法的是值得的
1.2.1[我记]崔律说觉察自己的精力值是从手生到手熟的过程,不要担心自己花的时间,不要害怕失误和失败,这些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素材,很少有人能一步到位,而且一步到位带给自己的成长也是有限的,只要我们有思考,有复盘,有进步就是值得的。
1.2.2[我思]
一楼:崔律为什么要讲这个点?我猜答案有两方面,首先崔律是精时力导师、时间记录达人因此深知这项技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掌握的,说这段话是为了给大家打预防针,防止大家因为一两天的挫败就直接放弃了;其次崔律说的这段话即便是跳出精时力依然适用,因此说这段话不只是想教大家如何画精力曲线图,更是想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些耐心,对想掌握的技能多一些耐心,只要我们走在不断成长的路上,那我们终有一天可以掌握这些技能,不必急于一时。写到这里发现了崔律的用心良苦呀,谢谢崔律,日常感恩崔律~
二楼:[检视]我昨天的精时力图是怎么画的呢?
回答:昨天在早上听完早课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画曲线图,虽然过程当中并没有记录,但是就因为这样的意识,我对一天当中的几个节点还是印象比较深刻,晚上回来完成了一份记录相对比较粗糙的图。
1.2.3[行动]把觉察自己的精力值当做完成一个任务的前置事项,在开始一项新任务之前先把当时当刻的精力值记录下来,这样就把任务和精力值结合起来了,期待明天把这个新想法用起来。
1.3精时力工具箱需要随翻随用
1.3.1[我记]崔律说①精时力研习手册不是读一遍就可以了,而是要随翻随用,就像一个工具箱一样;②当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多起来的时候,比如有1号螺丝刀、二号螺丝刀和5号螺丝刀,碰到具体螺丝的时候到底用那一个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具很熟悉,用一种“把玩”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具,时常品味和熟悉自己的工具才能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得心应手。
1.3.2[我思][检视]我的精时力研习手册读过几遍呢?这些精时力工具我熟悉吗?
[回答]:完整地读过两边,后面用的时候翻过几次,但是这些工具不能说是各个都熟悉,还需要加强熟练度才能用的更好。
1.3.3[正栗子]前两天做PDCA复盘的时候翻了一下书,还翻了之前早晨做PDCA的记录,在学方法的同时还汲取到了能量,哈哈。
1.3.4[行动]把精时力研习手册从书架上拿回到床头,在参与这个训练营的同时一天一节再温故一遍。
2、[行动]今日作业及发现(含图):
作业见图一。
发现:①下午写日志果然比在晚上有效率,享受下午写日志的过程,今天终于不用在精力值比较低的晚上,而且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去写日志了,开心~
②今天在家办公对精力值的下降没有太多的觉察,感觉除了起床的时候精力值很高以外,剩下的时间精力值变化不是很明显,还需要花时间锻炼自己对精力值的觉察。
③崔律今天讲的时间轴的点真的是一个体现“福尔摩斯崔”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也忽略了,但是不可否认这个细节确实抓的让人佩服,横轴的时间如果不是等距的那必然会影响曲线图的走势,谢谢崔律,我在今天的曲线图上做了迭代。
3、[问答]疑问+自答:
[自问]:我自己绘制的精力曲线图中精力值变化区间不大,是真的不大还是没有察觉到变化?
[自答]:其实感知精力和冥想有类似之处,是一个不断去觉察和感知的过程,一天当中的精力值正常来讲必然会有波动和变化,现在的刻度尺只能是以10分或者5分来衡量,后面随着不断练习可能会用1分甚至更小的单位来感知自己的精力值。
[自问]崔律为什么没有一上来就讲日清单或者改善时间利用效率的方法,而是让大家从画图开始呢?
[回答]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日清单或者其他的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是画图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记录精力值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更多地觉察自己什么时间精力值高,什么时间精力值低,什么时间需要借助工具,只有发现了具体问题才能借助工具去解决。这也是体现逻辑力的地方呢,再一次体现了崔律在课程设计方面体现出来的强大逻辑力。
4、[其他]任何想说的话:今天很享受写日志的过程,希望以后的每一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