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2期“空”专题活动。】
不知怎的,提起“空”这个字,瞬间就想到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句话“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主观臆断,原文大意是描写谭中鱼怡然自乐,逍遥快活,不受拘束的自由状态。
而这个“空”也是我所推崇的人生最高境界:遗世独立。像鱼一样,像庄子的大鹏鸟一样,自由地悠然游荡于天地之间,无所依恋,亦无所寄托,超然于世。
可“似与游者相乐”,有物,人有情,物才有情。万物着色皆出于心。无“顾虑”的出世,如痴人说梦,异想天开罢了。
父母亲、恋人、友邻……甚至一只狗,一朵花,存活于世,就无可避免地建立联系,发生因果,因此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并且,人是为了爱而活的。这种爱是种涵盖万物的爱,包括金钱、权利和各种欲望……结果,很大可能,不“空”面临的将是失控,杂乱无序,甚至毁灭。
或者唯一的途径就是死亡。死了也就空了,都不存在了。纯粹的“空”不存在于人世间,即物质和精神完全不依托于外物,它不现实。
而所谓的“空”,绝不是断绝所有的联系,而是在所有联系中寻求一种和谐,一种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一种各种联系中的平衡,最终达到“平静”的状态。
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在独立中践行爱。
这种平静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者的中和,不求超脱于六界外,但求在各种纷杂的因果联系之中,井然有序,寻求到安身的一隅之地。
这意味着要有权衡利弊。其本人要在“乱”中寻求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空”,谈何容易。
深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安身立命的本领,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而这一切都要修行。
行动,感悟,不断反复,提升自我。而纸上谈兵,往往以失败告终。这也是我们羞于高谈阔论,更喜欢脚踏实地的原因。
而“空”,我认为通向它的最短路径便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用流行语“活在当下”表述最好不过,不为过往遗憾,不为未来焦虑,专注于当下每分钟,致力于每个瞬间。
感受风吹轻触皮肤的酥麻,叶落震惊心跳的脉动,流云浮动天际的愉悦,深呼吸……平静地接受一切,顺其自然,并有所而为。
心怀最大的诚意度过每一天。
我所说的“空”,大概属于道教的范畴,也可能是佛教,儒家也不一定,没有系统学习过,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不达标,只能依据主观经验来阐释自己对“空”的看法。不久后,可能又会跟随着改变。
这可能也是各种因果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种平静的产物。
空可能是在平和中追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