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背景
不知不觉,天气渐凉,九月已过。回首这个月,我还是有不少感慨要说的。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在新生到来之前,我就想象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去处理等等。盼望着,盼望着,孩子们来了!首先作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开学第一周是要训练常规的。简单地说就是给他养成小学生的一些学习、作息等习惯。因为之前都是在幼儿园,孩子们基本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几乎不上文化课,所以这些常规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孩子适应一年级甚至整个小学。
二、问题的提出
刚从幼儿园出来,面对这陌生的小学,问题自然就有了。
1.常规问题。孩子不会做,不会站,不会举手回答问题……
2.作业问题。刚开始,有一部分孩子的作业质量堪忧,因为未能有效预习,上课时“开火车”进行不下去。
3.卫生问题。刚开始的第一周还没正式上课,没发什么本子,所以地上没大有垃圾。后来发了本子,各种课也开始正式上了,地上的纸团子,橡皮屑,剪纸屑等多了起来。
4.家校结合度不够,未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我们班首先主要是从学生的上课常规,作业常规和卫生常规这“三驾马车”来做文章的。
1.首先是上课常规。俗话说,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所以上课常规的地位毋容置疑。我和副班主任协商这么做,首先让认字多的一位同学领着全体同学一起读教室内的常规歌,然后我们再具体讲解是什么意思,告诉他们要做到。我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件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PPT作品,上面图文并茂,文字是以儿歌为主,这些元素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的兴趣,从而内化到心中,最后体现在行动上。这个课件从孩子进教室门口,到坐姿,拿书,握笔,举手回答问题,一直到下课甚至站队放学都有详细的讲解。我们领着孩子先读一遍,再解释一遍,就这样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应该说,绝大部分孩子都知道理论了。
2.其次是作业常规。适当的作业可以巩固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我班语文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课上的,这个月主要以拼音为主,我在黑板上讲明了拼音写法要点,并示范写了之后,让孩子先在书上描红,然后再在自己的1号拼音本上写几遍。还有一种作业是课下的,主要是家庭作业,写在2号拼音本上。然后还会让他们录一个当天学过的拼音视频,让孩子巩固记忆,录完之后发到家长群里。这样的作业更有立体性,更具操作性和务实性。
3.最后是卫生常规。我借鉴了有的班的做法,让他们每人买根直尺,用来刮自己区域的垃圾,把他们刮到教室内的走廊里,然后再让几个干活利落的孩子拿着笤帚,托子等清理掉这些垃圾。在这之前我还发微信布置了特殊作业——让家长在家教教孩子如何利用笤帚和托子打扫卫生,这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二)其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必经的“两个战场”。我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家长说,咱们是两个战场——前线战场跟后方战场——学校教育是前线战场,家庭教育是后方战场。我又说,孩子在学校交给我们,你们放心,回家后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咱们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三)最后,“一条主线”是“一切为了孩子”。
我经常跟家长说这句话,这绝不是空话,套话。咱们的“三驾马车”和“两个战场”说到底都是为“一条主线”服务的,如果不是一切为了孩子,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变化还真大:
1.从刚进教室的坐无坐相,六神无主到坐如大钟,聚精会神;从站无站相,随意跑跳到站如青松,走路从容;从随意插话,不会拿书到举手说话,端正拿书……
2.作业的质量越来越好了,发视频作业谁都不甘落后,越来越多的视频作业出现在作业群里,上课时小火车也开动了。
3.班内的卫生越来越好了,同学们的讲卫生意识越来越强!
4.开家长会座无虚席,开学礼上家长齐刷刷,家委会成员给大家代买绘本和安全帽……
五、反思及下步打算
以上的问题和办法给我最大的反思是:要想教育搞得好,就得赢得家长的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十月和十一月我还有许多想法,如从网上搜搜“奖励券”,打印下来,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把每天作业批改的情况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动起来,孩子在家也能学起来;每周家访(电话或是登门)2-3次,尤其是“问题孩子”“后进生”等家长;让每个孩子都带一个垃圾袋挂在桌子一头的小钩上……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