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高考已经8个年头了,现在提笔再写议论文有些生疏。那就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记得硕士毕业时,作为大师兄,在感恩老师的同时,由于自己的职业病吧,给学弟学妹们说了好多的话,中心思想,在于结合自己工作和学习经历的反复穿插,告诉他们,年轻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树立自己的职业观,这样学习才是有的放矢,毕竟做老师的不多,更多人会选择在职场上学以致用,最终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抑或是政治抱负。
其实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我感觉是一种不断发散又始终有一个核心的必经之路。
受制于应试教育,不乏有人在讲,中国从武皇开科举,唐皇“天下英才,皆入吾彀中”开始,再到八股文,文字狱的不良演变。而且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教育机构风靡一时的乱象,至少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也是从一个普通小学牺牲了童年时光,考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最终一直学到了学位的顶峰。
曾经一度认为,初高中这种高压制的学习,磨灭了我的天性,好在自己不笨,完成学业还算是差强人意。但是我从大学以来,也经历了失去管控野蛮生长,迷茫过,放弃过,也重新找寻过。
那在这个阶段里,我得到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学习的基础能力和自发自省的学习意识。这一点也是应试教育可能要承受的代价。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至少就我而言,不算很成功。
所以后面我也自己不断思考,现在我的学习理念有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自己专业在理论方面的不断探索,具体说来就是结合国家政策,思考经济转型期的实现路径,新的金融业态带来的金融行业冲击和机遇。(这种就少说几句了,唯恐贻笑大方)
第二,我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慕强的人,所有专业能力出众的人,我都会尽力去考他们拥有的证书,在不断实习工作里,去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各类金融工具,虽然亏的很惨,但是有朝一日也要形成自己的交易逻辑和投资理念,最终到投资的眼光。
第三,研究生开始,我闲的没事会带准研究生的考研专业课。可能不同于一般老师的知识点为主的梳理。我作为个纯理科生出身,真的很“懒”,我不喜欢背,我喜欢探究每个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在我看来是一定存在的,理解可能大于记忆吧。
其实不断学习实践,真的回头看看,自己的水平是在缓慢提升的,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可能会伴你一生。
在跟一班里那么多有才华学识的人交流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又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法律,心理学,人文学,历史。
我也相信,在这种学不可以已的习惯下,可以获得更加有趣的体验和不一样的认知。
这个主题,也算是平时最懒的我,最愿意说几句的了。可能这么一看,有朝一日,我还真愿意做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