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法则(8):视角有领域、广度、深度、维度等各层面的不同。
对于视角法则,其实只有一个法则,那就是——一切皆是视角。
其他内容都是对这句话的阐释和解析,比如,视角法则(8)就是一例。
我们对各种人、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在于我们有各种不同的视角,这些不同的视角,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领域、广度、深度和维度上的不同。
首先是领域,不同领域的视角之间差异非常大。比如同样以“人”为研究对象,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不同的学术领域,其研究的视角差异巨大。
然后是广度。广度与领域相关,但有差别。比如,宏观领域广度就会比较广,细分领域的广度就会相对小一些,但都属于同一个领域。当然,广度也是可以跨领域的,比如某一学术视角同时横跨生理学和心理学两大领域。
然后是深度。深度同样与领域有关,一般指某一个领域所达到的深度。有的时候,当深度过深的时候,可能就会进入新的领域。比如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从宏观进入微观不断深入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与宏观领域完全不同的微观领域。
还有一个是维度。比如从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就进入了新的维度。
人们在交流时,相互“理解”的前提,在于双方视角的领域、广度、深度和维度这四个方面的“重合度”,重合度高,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重合度低,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一般来说,双方交流的内容属于“同一领域”是交流的基本前提。如果领域都不同,就无法交流。
在交流内容属于“同一领域”的前提下,再看彼此视角在广度、深度和维度上重合度。
主要注意的是,重合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交流。
交流的过程其实是不同的视角相互碰撞、激发,相互扩展的过程。
重合度过高,代表彼此虽然都很认同对方的观点,但通过交流进行相互学习的意义就会比较小。
重合度过低,则彼此交流的基础难以达成共识,同样难以达到通过交流相互学习的意义。
当然,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一个人始终保持“空杯”的心态,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学习不同视角的观点。
但领域是无限的,广度、深度和维度也是无限的,即使一个人愿意保持“空杯”的心态,但假如没有任何基础,也是难以学习的。比如就像给小学生讲微积分一样,再怎么讲他也听不懂——其实笔者虽然一把年纪了,但对于微积分也听不懂——世界就是如此地奇妙,微积分的世界,对于笔者来说,相当于另一个宇宙里的世界。
以前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即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即是不同的世界。
所以看似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世界。
而所有的不同的世界,都对应着不同的视角。
视角是无限的,不同的领域、广度、深度、维度的视角,呈现出了不同领域、广度、深度、维度的世界。
对于同一个生命来说,不可能穷尽所有领域、广度、深度和维度的世界,即使历经亿万年也无法做到。
但智者有智者的“通达之道”,这“通达之道”是什么呢?我们在下一篇中再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