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到“讨厌的人”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把想法定格在处理“讨厌的人”上,就会犯一个很严重的思维漏洞,正如老师之前说到的,这个道理能不能用到其它什么地方?
进而我们可以想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让我们“讨厌的事”,还存在着让我们“讨厌的物”。其实,这个标题就可以换成:如何让“讨厌的……(一切)”从你的世界里消失。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动用这背后的两个逻辑:
1、一切都要靠积累
2、开启“元认知能力”
一切都要靠积累
昨天晚上,罗胖在这是发布会上提到一个词“终局思维”。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垂暮老者,只因为向天爷老天也许了一个愿,实现了,穿越回到了现在。别说作为一个老者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放到现在,我们也偶尔会幻想,如果我能再回到某个某个年龄段该多好,然后,我就要怎么怎么样……
其实,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当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之所以还幻想着,想要穿越回去,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坚定的相信,老师总结的这句话:一切都要靠积累!(我们是有希望改变这一切结果的)
并且,我们还坚定的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否则我们穿越回去干嘛呢?正如老师对“现状”下的那个定义: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终局思维”把我们带到了现在,按罗胖的思考,老天爷又慷慨的给了我们一次改变的机会,那当我们面对自己的“讨厌的……(一切)”的时候。第一,我们会想到这很正常,我们回来就是为了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第二,我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否则,我们也不会万里迢迢的赶回来。
于是,当我们用“终局思维”看问题的时候,再我们遇到“讨厌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坚定的告诉自己:我只是暂时还没有喜欢上罢了!
我们平时都说,大道理都懂,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明知故犯”。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想明白、想通这个道理背后的逻辑,或者说,我们压根都没有说服自己。即便想明白、想通了,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加以巩固,才能真正的运用这个道理。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了个方法:我们要“勤做记录”,相当于给自己列了一个“弹窗列表”,记录着我们曾经犯的一些错误,然后每天拿出来去回顾,提醒自己!
元认知能力
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成长,我们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一切的成长和价值的创造,都根植在注意力的使用上!
正如专栏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提到的注意力经常被浪费的三个大坑。
·莫名其妙的凑热闹;
·心急火燎的随大溜;
·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生活中的三个大坑,分别对应着: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
我们是群居的动物,想要获得同类的认同无可厚非,只不过现在我们有了“元认知能力”之后,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件事:我们和他们真的是同类吗?
当我们想要获得别人认同的时候,我们可以动用“元认知能力”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掉进了生活中的某一个大坑呢?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放错了地方呢?
元认知能力,可以把我们的关注点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的成长上,但是,这次老师给出了另一个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压根不是同一个物种。
正如老师说的这两类人:
1、说到——做到
2、说到——不做
看着都是人在说,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这样讲,事情显得很“严峻”的样子,但这就是事实。既然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第一,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另一个物种,对我们怎么看;第二,我们要选择做更好的物种,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为之而努力。
从一个物种进化到另一个物种,老师给的方法是:默默的完成进化!
心理学上研究,“忍住不说”要比“公之于众”更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当然,这只是概率事件,并不是全部人都是这样。
当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告我要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们不能犯随大流的毛病,别人这样做、这样说,最后成功了,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我这样做是不是也能成功!
我们已经知道了,鼓励在这个世界上是稀缺资源。
如果我们的动机,只是为了刷存在感,那还是不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希望”需要自己去呵护!
其实,“元认知能力”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践行,把事情做到!
总结:这两个背后的逻辑想通了,理解了,我们“讨厌的人”就会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