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家庭教育》感觉豁然开朗,以前困惑很久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开始老师说道,家庭教育的对象不适孩子,而是父母,就有醍醐灌顶之感。
1.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对我有启发?需要我继续深入研究?
家庭建设中,夫妻关系最重要。我对这个很有感触。有的时候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耍脾气,觉得对方做得不好,有想要分开的想法。但实际上对方也真的没有到必须分开的程度,我想的不是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是一分了之,图一时之快,后患无穷。后来在面对夫妻冲突的时候,我会停下来问自己,我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建设好自己的家庭,为孩子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在这个土壤上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想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价值,我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老师提到了家长的责任有几个方面。第一重要的是经营好家庭关系,不仅限于夫妻关系,还有跟长辈和孩子的关系。第二重要的是安保工作,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重视安全规范。第三重要的是经济建设,努力赚钱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责任。第四重要的是上层建筑,热爱生活,痴迷于改进,乐于分享,尽量把自己发展成榜样。
2.针对这些要点,我的生活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改进?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我是如何应用的。
需要灌输给孩子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想要的并不能随时随便被满足,甚至干脆是无法被满足的。现在孩子到了叛逆期,很多事都有自己的主意,哭闹着要吃零食,哭闹着要去玩,哭闹着让家人讲故事等等,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她想要的就可以随时随便得到。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我都会用小孩子的语气跟她说,我想要天上的月亮,你能不能把月亮摘下来给我啊?她听到我这么说,就笑起来了,就可以转移注意力玩别的了。但不知道这个能管用多久。
经济上,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止步于生活必需。父母越有钱,越需要克制给孩子买非必需品的冲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很多非必需品没有就没有了,但是有过之后就很难去掉了。如果满足不了孩子的生活必需,就坦诚告诉孩子,也要告诉孩子你们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花销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父母会忍不住想把最好的给到孩子。一想到买某个东西会让孩子开心,可能就会买来给孩子。虽然一时讨了孩子欢心,但时间长了就没新鲜感了,也不容易给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如果再次她想要什么东西你不给,她可能会大发脾气,所以不如一开始就不养成乱买东西的习惯。
除了在金钱上分清楚什么是必需,什么是非必需,在时间和注意力分配上也要分清楚什么是必需,什么是非必需。比如陪伴并不一定是必需,有质量的陪伴才是必需。陪伴孩子有头有尾地完成一件事情,才是有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了解到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项目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提到了六个观念:产权,生产,困境,担当,改进,健康。三个状态:乐观,简单,专注。一个动作:发展。
3.学习这个课程,对我的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与家人的沟通等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
从小培养孩子的产权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动,如果别人动了自己的东西,可以有勇气保护自己。要基于生产地学习,比如写读书笔记,比如写行动指南,比如写关联过去的经验等等,通过生产,学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跟自己产生连接,锚定下来,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我们要痴迷于改进,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热爱生活。健康是最重要的,有了健康才有将来,要注重锻炼身体,注重健康饮食。不仅要健身,还要健脑。过去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实际上四肢发达了,头脑才能发达。通过运动让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定期规律健身。
4.你对于家庭建设的希望与愿景
家庭家属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衡量家庭建设的质量,要看传承,看你们家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承下去。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自我疗愈。通过跟孩子的互动,我们可以抚慰过去的不平和创伤。在养育的过程中重新看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5.给予课程和生活实践的其他想法。
这门课真的需要反复听,反复践行,孩子的成绩相对来说最不重要,她的品格,应对困境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