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大概四五遍,只有第一次慢慢悠悠从头到尾读完。当时自己的情况大概有点糟糕,需要改变,也就注意到这本书,希望能通过读它而带来一些改变。
《前言》部分有一个观点:无论是谁都将在某一个时刻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也几乎会因为懂事太晚而感到后悔。
病了要投医,而作者认为书店里所有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都没有用。“一方面是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是时间无情地流逝,恶性循环早已经形成: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因此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了一团乱麻。”
这简直太贴切了。长久以来,自己似乎就是这样的状态。时间越紧张,似乎就越放纵,越放纵,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就会更没有勇气去面对它们。
时间不会停止流逝,想要避免这种循环,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能管理的只是我们自己本身。
所有人的困境
有一种病叫“时间恐慌症”,可能是很多人都曾经患过的病。
作者原来是一位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有学生来问问题。最后他发现,“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单词不认识不去查是懒惰,查了字典查不到就放弃是懒惰。
但是懒惰并不能解释一切,事实上,作者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还很勤奋。他们周末学习,早起学习,熬夜学习。他们“既勤奋又懒惰”,如此矛盾,又究竟是为什么呢?
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他们的“时间压力”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了”——这确是冷冰冰的现实。
然而,总有少数人可以在同样的困境下从容地应对。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我也想知道。
2017年3月2日